二、培养出勇于表达情绪的孩子
1、能够率直表达自我情绪的父母,也能更了解孩子的情绪。
家长就应该先对自己的情绪有正确的认识,认识情绪不同意表达情绪,不一定要流露出来。只要能够认清涌动在内心的是什么情绪,就可以了。
a.陌生的自我情绪根源——了解原情绪
元情绪可以理解为“情绪背后的情绪”或“超出情绪的情绪”,是指与情绪的想法、态度、观点和价值观。
b.元情绪以无意识反应形式出现。
例如,当一个老师看到一个学生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的人产生了痛恨之感,正是这种厌恶感潜藏在潜意识之中,于是每当他看到不稳重或花哨的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痛恨,气愤,厌恶和排斥感等错综复杂的情绪。
c.相同的情境,元情绪不一定相同
例如,又当老师对于嚼泡泡糖的情绪反应,我们来听一下几位老师的回答:
如果学生在找棒棒糖,老师看到后是什么感觉
答案却五花八门。
“没什么感觉”
“只要不发出声音,那就没什么。”
“吹泡泡糖给人感觉就像是玩闹一样,让人讨厌。”
“泡泡糖,我会和别人比谁吹的大。”
“只要不是上课时间,那就无所谓。”
看到¥1小小的泡泡糖,竟然可以融入如此多样的情绪,老师们似乎也觉得很神奇,像发现了新大陆般兴奋和热闹。
d.不认清元情绪,就无法进行情绪管理训练。
一旦意识到自身的元情绪,就不会盲目责怪孩子、惩罚孩子,并强迫孩子改变,而是会产生以下三个步骤,即通过“我一转打法”来传达传元情绪。
1.首先站在中立的立场述说当时发生的情境
2.描述当时的情绪
3.提出你的要求(期望)
E.认识“我”内在的元情绪。
我们可以用憎恶、嫉妒、恐惧、喜悦、吃惊、厌恶、失望和爱等其他情绪替换以上提问,再写相对应的答案。
感悟:认清自身情绪,是情绪管理训练的前提条件。如果自身存在元情绪,不必刻意去区别自己的元情绪是好是坏,不用因为元情绪会给情绪管理训练带来负面影响的全力否定它,甚至试图消灭元情绪,其实,只要能认清到自身的元情绪就可以了。
有个爸爸看到儿子写字扭扭歪歪的样子,脸上却开了花似的,绽放出幸福的笑容,于是我问这位爸爸过去是否有过与此相似的经历。爸爸说,小时候他有奶奶一手带大的奶奶为他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奶奶虽然目不识丁,但看到孙子像模像样写字的样子,就觉得既满足又自豪,常常会夸张道:“我的孙子真是了不起,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