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卖麦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李英母亲爱唠叨自己的女儿了,这不,看见李英挑回来一担麦豆(豌豆),便说道:“阿英啊!摘了那么多麦豆,不如你挑去卖吧!一来不用花人工去晾晒,,二来卖点零花钱,你也好买新衣服穿。”
“阿奶!我没卖过东西,我不会卖。”李英说道。
“慢慢学,哪个生下来就会卖的?只要你迈出第一步去卖东西,以后你会感激你的指路人。”李英母亲说道。
“我秤都没拿过,我不会称。”李英说道。
“你阿奶我一没读过书,二没人教过,我不一样会看秤卖东西?人是活的,物是死的,只要你有心,什么都学的会。你不是不会用秤吗,我教你。”李英母亲说道。
“阿奶!我虽然会踩单车,但用单车载菜担却从来没有做过喔。”李英说道。
“你一点都不像我,做什么事都畏畏缩缩。”李英母亲说道。
“家里你管事,我像阿伯,我和阿伯都听你的。”李英笑道。
“像你阿伯没出息,你得像你阿奶我。”李英母亲也笑道。
李英家里李英母亲管事,这在李屋村是人尽皆知的事。別看李英父亲当了一辈子的官,大官小官轮番的做,什么民兵营长大队干部村支书,只要一回到家里,保准服服帖帖的围着李英母亲转。
李英母亲进屋拿出一杆秤,指着秤杆上的星星点点说道:“看见了吗,这橫着的像一字的点点代表斤,这长点与下一个长点之间的单点代表两,一个点一两,十个点就是十两,按换算,一斤十两;如果你称东西,比如一斤半,那就是一个长点加五个单点的;再比如两斤,就两个长点,以此类推。”李英母亲拿着秤指点李英认秤。
“那这两条提索怎么回事呢?”李英指着两根提索问道。
“这两根提索,紧挨秤头一边的比紧挨秤尾的称的重量要大,紧挨秤头这边的这根,它起称就是紧挨秤尾这边的总重量。比如,尾提索能提起的重量最多是五斤,而头提索一起秤就是五斤,并且这时的单点是管二两,而不是尾提索管一两那样的了。如果你要称超过五斤的东西,那你就一定要用头提索,还有,我再重复一遍,你要记牢头提索管的单点是二两,不是一两。”李英母亲边说边提醒女儿。
李英要去卖麦豆了,因是头一次卖东西,心里很是忐忑不安,一路上东想西想,一会想会不会碰到以前的同学老师,一会想会不会碰到城管,她可是听表嫂说过,城管是会没收在他们认为是乱摆卖的东西的。
就在李英胡思乱想之际,一个大陡坡出现在她的面前,她不得不下车。正当她低着头准备推车上坡之时,一个女人的声音传来。
“这不是阿英吗?去卖什么东西啊?”走在前头路边的一个挑着菜担子的老女人大概听到李英的单车铃声,李英单车车铃时不时会因为路面会状况而发出响声,她扭头往后望了望,见是认识的人,便问道。
李英扬头一看,原来是表嫂的亲戚,邻村人张婶,李英见她正挑着一担用大畚箕装着的蔬菜,行走在她前面的路边。
李英仔细的看了看张婶挑着的畚箕,见里面放了几样菜,每样都不多,也就几小把用禾杆草捆绑好的青菜和几个小南瓜以及几根小黄瓜小丝瓜。卖菜用的杆秤挂在前头担杆上,给顾客买菜用的红色塑料袋挂在另一头的担杆上。
“早啊!张婶!就这几样蔬菜,卖完也值不了多少钱啊!挑去那么远的圩镇卖,值得吗?”李英边跟张婶打招呼边说道。
“虽然值不了多少钱,但总比伸手跟子女要钱强,我认为是值得的,路是远些,我也不会骑单车,从家到圩镇,虽说有七八里路,但我这丈量地球的铁板脚还能走动,这几里路对我来说不在话下。”张婶说道。
李英知道张婶要强要面子,自从不用带孙子后,虽然已分家各过各的两个儿子没嫌弃老两口,但老两口还是另过,为此还惹来不少闲话。有人说他们自个作浅自个,有人说他们怕孙子们吃穷他们的,他们要独食,不想孙子们占他们的便宜,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到底是什么原因,外人谁都不清楚。
张婶放下菜担子,李英也停下单车来,李英不熟悉行情,有意跟张婶聊聊。
“你车后绑的是什么呀?”张婶指着李英绑在单车后架上鼓鼓囊囊的蛇皮袋问道。
“是麦豆,我阿奶叫我车去卖,还不知卖多少钱一斤呢。”李英说道。
“卖什么价的都有,看货给价的,好的饱满的价格就高,你这袋麦豆有多少斤呀?”张婶边说边问道。
“来时过了一下秤,不够一百斤。”李英说道。
“那你是打算调给菜贩卖,还是自己卖呢?”张婶问道。
“如果有菜贩来调,那是再好不过了,但如果没人来调,那只好自己卖咯。”李英说道。
“阿英啊,如果张婶跟你调,你愿意吗?”张婶突然问道。
“这……”李英不知如何回答张婶的话,迟疑着。
“怎么?不愿意调给我?”张婶问道。
“呃,不是的,我怕你挑不动。”李英赶忙说道。
“那就说定了,你说已经过秤了,说个实数吧!”张婶说道。
“张婶!你真的没开玩笑?这一袋麦豆可是足足有六十八斤重喔。”李英怕张婶开玩笑,眼睛定定的盯着张婶问道。
“别说是六十八斤,就是反过来八十六斤,我都不看在眼里。”张婶唾沫横飞拍着胸脯说道。
“那好吧,你要就调给你了,多少钱一斤呢?”李英问道。
“说良心话,我也不骗你,按市场调货价,一块钱一斤,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去市场打听打听,看看我有没有骗你。”张婶还是唾沫星子满天飞的说道。
“唉呀!张婶!说那么难听干嘛呢,邻里邻居的,我还不相信你吗?我给你解袋子去。”李英边说边去解绑在单车尾架上的麦豆袋子。
麦豆袋子解下后,李英对张婶说道:“你怎么弄?”
“我自有办法。”张婶说完,把她两个大畚箕里的蔬菜拿出来放在地上,然后拿她用来给顾客装菜的红塑料袋分装麦豆,一小袋一小袋的装了四五袋,看看已分装了半蛇皮袋的麦豆,她便把分出来的四五小袋麦豆放到一个畚箕里,剩下的半蛇皮袋麦豆放到另一个畚箕里,最后把那些拿出来的菜放到麦豆上面。
“搞定!”张婶拍拍手,满心欢喜的说道。
“张婶!这里到菜市场有五六里路,这一担菜少说也有八九十斤,你真的挑得动?”李英再次问道。
“你真小看你张婶了,我从十五岁起就跟人家挑担脚,去香港卖东西,我都是挑着货物用脚走着去,虽说现在年纪大了,但这一小段路难不倒你张婶。”张婶牛气冲冲的说道。
“张婶厉害,我作为小辈难望你项背,佩服!佩服!”李英笑道。
“得!得!得!奉承话少说,我还得去卖菜,买你的麦豆钱回家再给你,我兜里的钱不够,只带了二三十块的零钱。”张婶边说边挑起菜担子,一摇一摇的赶路去卖菜去了。
望着张婶远去的背影,李英心里叹了声,真是要强的女人
看到早早回家的李英,李英母亲感觉奇怪,便问道:“这么快就回来了,你把麦豆调给贩佬了吗?”
“调是调了,不过不是调给菜贩子。”李英笑道。
“听你的意思,是调给亲戚朋友了?”李英母亲也笑着问道。
“你猜猜?”李英笑着说道。
“我哪猜得着,快说说怎么回事。”李英母亲急道。
“是表嫂的亲戚,邻村的张婶。”李英笑道。
“你怎么调给她啦!”李英母亲脸一沉,厉声说道。
“半路遇到她,她非要我调给她不可,我拗不过她,就调给她了。”李英说道。
“诶!好调不调调给她,卖了多少钱啊?”李英母亲不快的问道。
“她说钱不够,卖菜回来就给我。”李英说道。
“哎呀,你呀!就是涉世未深,不知人心难测,这么名声不好的人,你也敢调麦豆给她?而且还是赊给人家的,你呀!你呀!让我说你什么好呢?”李英母亲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只恨自己的女儿涉世不深,做事欠考虑。
中午,李英和母亲在客厅里边剥麦豆边看电视。突然,张婶的喊声传来,家中大黑狗黑仔的吠声也响起。李英和母亲连忙起身出去,边喝斥黑仔边去开院门。
“张婶!你来啦!”李英飞快的跑到院门前,边说边开门。
“我不进去了,我还有事要做,这是你的麦豆钱,快数数看清真假。”张婶站在李英院门的外面,边说边把手里攥着的一卷钱递给李英。
李英接过钱,数了数,辨了辨真假,觉得钱没问题,钱数也对,便说道:“没错,我去拿两块钱给你。”
“别拿了,我回去还有要紧的事要做。”张婶说道。
“什么事那么急呀?到家门口了也不进来坐坐,快进来坐坐吧!”李英母亲说道。
“不了,麦豆没卖完,我还要处理呢,下次有空再过来坐吧!走啦!”张婶说完,便急急忙忙的走了。
“阿奶!好彩我把麦豆调给张婶了,要不,我还得把麦豆车回家里来,你错怪张婶了。”李英边说边把卖麦豆的钱递给她母亲。
“嗯!我听信了别人的谣言,错怪了你张婶,卖麦豆的钱你放着,想买什么你就买什么吧!”李英母亲说道。
李英听了她母亲的话,不由攥了攥手中的钱,心想,以后得多多去卖东西,手中才能多攥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