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别样的青春

每个年代的有每个年代的青春,那一腔热血沸腾一两年,却要用一生来冷却。

谁的青春不是一腔热血,在生活的南墙上撞得头破血流。尤其那坚定不移的信仰,聊斋一样的爱恋。

01.我的青春我做主

我和朋友经常把青春期分成三类,一类是轰轰烈烈的,一类是平平淡淡的,还有一类是各占一半。

学长无疑是青春年少时轰轰烈烈的那一派,小黄、大黄是各占一半。

当信仰遇上热血,不沸腾便不是青春。

当我们现在动不动就用叛逆来给孩子贴标签时,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青春年代。

我们会和学长一样,坚持自己,做自己。可是,不被周围环境所容许。我们挣扎、我们妥协,最后被困在自己的绿岛上。

也许某一天,我们会像学长一样,放下当年不可一世的自尊,默默无闻地跟着时间往前。

也可能会像大黄小黄一样,与现实妥协,怀抱一点对生活的期待,对过往的怀念继续前行。

在人人油染发追捧青春的时尚大潮中,他始终顶着一头雪似的白发,这使他看上去有一种心不在焉的苍老和无可奈何的落魄。

学长的无可奈何不就是我们的无可奈何吗?他在控诉那段被困孤岛失去自由,失去挚爱的经历。

最终证明,做自己太难。

02.记忆里的那个她

学长的初恋与他的热血一样轰轰烈烈,结局成为绝唱。

那个劝他敬畏黑夜的娇小姑娘,起初以为她胆小,怕鬼。

直到她蹈海才发现,她勇敢坚定,她至死不渝的难能可贵,这不就是我们的青春吗?

她用生命诠释敬畏之心,笑她傻,悲她刚,怜她忠贞不屈。

“十七岁以前不相信某某主义是没有活过,二十七岁以后仍迷信某某主义那就是白活。”

诚然,她相信了某种主义,她活过了,活在了学长的心里,活在了所有人的意难平里。

她葬生的那片海,被歌舞升平填满,在人来人往中起起伏伏。

她的故事从她入海时结束了,从十一年后又开始了,化作学长头顶的一抹白。

03.回忆如潮水

学长看完舞台剧,哭得撕心裂肺。她哭的是那个娇小姑娘,也是那个为了信仰甘愿被囚的自己。

信仰和爱情无法平衡,往事更不可追。或许此时的学长也在悔恨,那泣血的长鸣里多少有些怨恨自己。

也许,那时候不那么倔强,现在也不那么遗憾。

刘若英的《后来》果真经久不衰,青春里的那些南墙和无法释怀,总能在多年以后以一种意想不到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而这时,我们也许已经释怀,也许无法原谅。

可是,人生就是这样,纵使再来一次,我们依旧会如此,这才是青春,倔强地坚持着。

写在最后

青春是猛烈生长的阶段,生长痛有着令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每个人的青春都值得被纪念,那一串成长的脚印都弥足珍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