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6日线下教学暂停以来,为保证教师的停课但不停学,我们将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搬到了线上。结合和对照人之发展需主、客观协同作用的观点,我们发现,近阶段以来的线上教研,我们实则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情。什么事情呢?那就是—基于无差异,推动“三博教师”团队发展。
一、无差异:资源触手可及,人人处处可学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深入推进智慧教育。作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正式启动的标志,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也于日前正式上线。此外,省、市、区都有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学校和师生以及家长提供丰富的、有意义的学习资源。因此,本轮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线上学习之学习资源的获取已经不再是“问题”,更不再是“难题”。
比如,本次线下教学暂停以来,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数学教研组就围绕作业设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在线上先后学习了深圳黄爱华老师的课例、讲座以及上海曹培英教授的讲座。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使学习资源触手可及,让人人处处可学成为可能,推动了线上学习以资源获取为显性标志的客观条件无差异化的逐步实现。线上教研便借助上述客观条件几乎无差异的优势,推动“三博教师”的团队发展。
二、促发展:借助线上教研,建设三博团队
金陵小学以博爱、博学、博雅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和目标,线下教学,如此;线上教学,亦是如此。
(一)坚定理想信念,夯实博爱前提
虽然,近期线上教研的主题是《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效能》,但是,教师能够形成优化作业设计意识,并且积极付诸行动的前提,却是教师要爱教育、爱学生以及爱学科。而对教师“博爱”的考验以及引领,则可以借助追问,促进自问,达成反思,实现内化。
比如,在4月7日的线上教研中,我围绕“爱学生”向所有数学老师发问:
亲爱的老师们,线下教学的时候,你们是想着多跟学生在一起,还是下了课即急急离开班级教室?亲爱的老师们,线上教学的时候,你们会不会每天都记挂着学生有没有按时参与网课学习?有没有及时完成作业?当学生作业完成不理想,错误比较多的时候,你们会不会很着急地想要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帮到学生?
……
线上教学期间,无法与学生面对面,更需要借助线上教研活动,给予老师爱的唤醒、引领以及激发。
(二)丰富操作方法,提高博学水平
教育是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教学也是关乎课程、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要想提升教育教学效能,需要教师持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作业设计”是“双减”之后,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作业的意义是什么?作业的功能有什么?基于对作业意义和功能的正确认知,可以怎样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以使作业作为重要的一环发挥出更好的立德树人效果?这些由理念引发的操作,直接关乎教师“博学”特质的可信与可行。
自2022年春季学期以来,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再次明确统一用以年级为单位的天天练和周周练来代替各种教辅资料的做法,以引领教师研究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设计能力。近阶段的线上教研,更是以作业设计为主题,组织数学教师学习反思,链接个人已有实践,丰富、完善和优化作业设计方法,提高以作业设计为代表的博学水平。
(三)增强使命意识,提升博雅素养
线上教研与线下教研相比,有一个内容,一直保留,那就是阅读分享。通过阅读,走进他人,走进其他学科,走进生活,走进自然;通过分享,实现个人与他人的链接,数学与其他学科的链接,教学与生活的链接,数学与自然的链接。通过阅读分享,促使教师放眼终身,走向全面,融入团队,树立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努力成为教数学时,不仅仅知晓数学;不谈数学时,又有深深的、彰显出数学学科特质的、理性思维习惯和光芒的比较完整的人。
4月7日下午,赵云老师分享有关“去数学化”的问题, 其中就有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对比,并又由对比引生出文化在不同学科中的体现,以揭示学科都是立德树人的实践载体的基本道理,将大家带领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俯瞰日常的学科教学行为,通过建构实现素养的提升。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主观和客观对立统一。人的发展同时受到主观、客观条件的作用和影响。就教师发展而言,其客观条件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包括资源的获取。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使得客观差异不断缩小,正为博爱、博学、博雅的“三博教师”团队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机遇。因此,线上教研,正当其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