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已是汉修先生
今年乱翻书的推荐,第一本便是《再见了,亲爱的汉修先生》。
这是新蕾出版社国际大奖小说系列里的一本,是《亲爱的汉修先生》的续集。
《亲爱的汉修先生》是子阳推荐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在2007年凤凰读书会镇江解放路(或者中山路)小学的活动上的事。当时,子阳通过对“家”的解读引入了读书交流,对他的解读,我起初是存疑的,如今还是。这是子阳的风格,他总是能有一些独特的视角,尽管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老师能不能这么干我是持保守态度的。所以,我一直和老师们说:“要学高子阳,但不要轻信高子阳。”学子阳的孜孜以求,学子阳的博览群书,学子阳的创意思维,但不要轻信子阳的结论,也不要轻易照搬子阳的方法路径。因为,高子阳只有一个。嗯,这段话有点古龙的风格了,看来今年我可以读古龙了。
《亲爱的汉修先生》的封面上有这么一句话:“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的作文书。”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读懂。就是一本故事书呀!慢慢地品出点门道:这本书其实有两个线索“亲爱的汉修先生”和“鲍雷伊的日记”,而这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写作的过程呀。后来,这本书就成了我二年级或者三年级进行习作启蒙的第一本书,也是必读的共读书,这本书,可以作为俱乐部永远的教材。大道至简、大道无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初为人师时,是摸不着头脑的,教作文更是茫然。我认同管建刚的判断:“绝大多数老师没有写作知识系统。”譬如说我。我见过一些老教师把作文写好了,让学生在旁边选词填空,我也见过一些老师让学生抄、背作文选上的作文,自己抄评语。我觉得不对,但是我自己也弄不清楚作文该怎么教呀!所以,教作文我也是干过一些蠢事的:譬如,搞作文讲义,一次讲一个所谓的技巧,然后例举,然后训练。譬如,搞过字词句段篇的改头换面。譬如,搞过10篇作文包打小学所有考试的训练。也出过成绩,曾经全市统考全班语文均分达到98.2!一时间轰动了,拿了当时工资数倍的奖金。但,也从那一次之后,意识到应试教育的丑陋,并坚决地把它抛弃了。也编写了不少所谓的“教写作文的书”,骗了不少稿费,但人格也是分裂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愈发确定了自己编写的这些玩意是没有用的,于是,我一边编,又一边跑到新华书店去劝家长和孩子不要买。这种状态持续了好几年,所以,一定程度上说,读书吧俱乐部也是一种自我救赎和自我拯救。
后来,总结了一句话:“小学习作教育,教什么?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乐于分享。”怎么做?这是我现在经常在俱乐部公众上注释的三句话:爱阅读、勤思考、乐分享。阅读,不断让我们亲近语言文字,将我们的情感不断调细,让我们对生活、对文字敏感、敏锐;思考,不断让我们检视我们的生活,总结和反思,而写作的过程就是思考和表达判断的过程;分享,让我们和周边交流,在不断交流和反馈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写作动力,并不断完善和提高。
《亲爱的汉修先生》就是这么做的。老师给孩子们读了汉修先生写的狗的故事,并让孩子们给作家写信。鲍雷伊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写作!不连标点符号51个字,还有一个错别字!然后,写作就从回信和写日记中开始了。回信的过程是写作的过程,写日记的过程,也是写作的过程,当然,这里面还有阅读和观察生活的种种。这个过程自然还是孩子成长的过程,鲍雷伊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经济窘迫,但母亲在极力创造条件,狗或者汉修先生,或许是常常抓不住的父亲的填充,这个话题和写作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就不多说了。
《再见了,汉修先生》是《亲爱的汉修先生》的续集。这本书和前一本书的区别是,这本书大约是前一本书的2本或者3本厚。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本书全部是鲍雷伊的日记选摘。什么意思?鲍雷伊完全可以自主写作了!写作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而从他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怎么对待友情的、他是怎么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的、他是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的,等等。这些,都可以在阅读中成为我们讨论的关于教育的话题。
从习作技巧角度来说,或许这两本书都没有讲怎么写好作文。但,从习作教育来说,这两本书,确确实实呈现了一个完美的教育过程。教师(家长)引路,激发读写兴趣,通过各种不同方式鼓励孩子记录生活、自由表达真情实感,最终养成思考和表达的习惯,提升写作技能。所以,说它们“胜过所有的作文书”并不是夸大其词。
有两点注意:让孩子养成记录的习惯的同时,一定要鼓励他们真实表达,哪怕是表达的对你我的不满。一定要回应孩子的文字,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最差的就是不回应,而回应必须是真诚的。所以,我们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作品,我们更需要老师和家长去回应孩子们的作品。
是不是这个道理,大家在读这本书,或者在读完这本之后,再把《亲爱的汉修先生》翻一翻,去想一想。
两本书读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写自己的日记,坚持两年,抬头一看:
哦,原来我的孩子已经成为了汉修先生。
哦,原来,我已经是汉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