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这本书中提到:“焦虑的本质是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根源是想同时做很多事情,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我最近也正好处于职场的迷茫期,自然而然是焦虑重重,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盲目追求的太多了;又因为追求的太多,所以很是担心自己能力太有限,焦虑的认为要疯狂地学习才行;然而看看身边优秀的同事,感觉知识根本学不完,能力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总之,无时无刻不在焦虑,究其原因,怕只有书中能找到答案了。
于是,今天阅读了《认知觉醒》这本书的部分内容,文中提到:“焦虑的本质是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根源是想同时做很多事情,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然后我便回想起了曾经焦虑的那些事:
1. 在本科毕业时我果断选择了读研,但研究生毕业时我却对读博与否焦虑万分,或许是不确定性太多、压力太大的缘故,让我不得不焦虑、谨慎的对待;
2. 在研二发表论文时每天都心急如焚、焦虑到掉头发,因为眼里不仅仅有发顶刊的渴望和希望,也有可预见的困难重重以及时间的紧迫;
3. 在工作应聘时面对众多的企业,我迷茫焦虑了,因为尚不清楚筛选的标准到底应该是什么……
或许即使明白了焦虑的原因,仍然无法彻底地化解焦虑,但多多少少能让我以更平和的心态应对焦虑,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
一、焦虑的原因(引用《认知觉醒》,以后有新的认知再补充)
1. 完成焦虑(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或计划)
总是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太满,每天都活在截止期限(Deadline)面前,比如同时想学很多东西,但时间根本不够用;每天要例行完成的事情太多,耽误一天就觉得喘不过气来;随意承诺他人,日程安排总被不重要的事情打乱……总之,只要内在欲望涉及面太广或外在日程安排过紧,就很难做到深入和从容。
2. 定位焦虑(选择了错误的参照)
如果在零基础阶段就直视该领域的大咖,不焦虑都不可能:某某这么年轻就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了!他们已经抓住风口、占据先机,我何年何月才能这样?原以为这个绝妙的点子只有自己能想到,没想到人家居然把产品都做出来了……错误的定位只会让人觉得一切都来不及了,事实上,这根本就是错误的对标。
3. 选择焦虑(孰好孰坏的不确定性)
有时选择太多也会让人陷入焦虑,比如突然有一段自由时间,却因为想做的事情太多,最后把时间都浪费在了摇摆不定上,静不下心做最重要的事,或者说根本不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另外,很多人的观点也让人纠结,比如A说阅读要只字不差,B说按主题阅读,不用读完,看上去两个人的说法都对,但做法却完全相反,到底该用哪个方法呢?人喜欢唯一性和确定性,面对多元和不确定,靠天生的习性怕是很难应对。
4. 环境焦虑(困扰与于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
有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外在环境的限制,比如因家庭、工作的影响,有些事想做却做不了,还有些事不想做却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这种低效或无力有时也会让人抓狂。
5. 难度焦虑(缺乏直面困难的决心)
有些书就是很难读,有些文章就是很难写,有些知识就是很难懂,有些技能就是很难学……真正能让你变强的东西,其核心困难是无法回避的,不下决心与之死磕,始终在周围打转,时间越长越焦虑。
二、如何应对焦虑?
明白了焦虑的原因后,或许能悟出来太多的大道理帮助我们消除焦虑了,比如克制欲望、面对现实、要事优先、接受环境等等,但是道理谁有不懂呢?关键还是如何做到这些方面,作者提出了耐心的重要性,因为耐心直指我们人类急于求成、避难趋易的天性。
在我看来,焦虑终究是一种心理状态,不管采用哪些行为措施来缓解焦虑,最重要以及最首要的还是要弄清楚焦虑的前因后果,依据种种的因果关系去剖析,在心里面想明白了自然就能缓解了。切不可懵懵懂懂的得过且过,被动的等待焦虑的消除。
这本书中提到:“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我上面的想法,也就是围绕着焦虑的点开展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当我们知道的规律越多,就越能定位自己所处的阶段和位置、预估未来的结果,进而增强自己持续行动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