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趣》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人们放风筝时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仰望蓝天,凝神拉线奔走,有张有弛,给人们带来快乐。曹雪芹用变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本周二下午第5节课,我有幸聆听了我校缪淦凌老师执教的《红楼春趣》阅读课。听后让我耳目一新。
一、亮点。
聆听完缪老师的课,有几个亮点值得我们学习:
1.解读教材,精准定位。
缪老师对《红楼春趣》这一古典深奥的课文,她却能精准解读教材,更能准确把握课堂目标。通过她深入地分析文本,心中明确本节课课堂目标。整节课她紧扣一个“趣”进行教学,抓住“放风筝”和“取风筝”这两个教学片段,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揣摩人物心理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反复出现的词语去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从中去感受放风筝其乐融融的景象,并进一步从中体会到人们争先恐后地放风筝带来的快乐。
2.在朗读指导中通过重点词语来凸显人物的形象。
缪老师通过抓住人物(包括紫鹃、宝玉、黛玉、探春、宝钗、宝琴)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引领学生凸显不同人物的不同形象,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表现了贾宝玉他们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例如:“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时,我让学生从文中众多人物中挑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引导学生针对文中的中心人物贾宝玉,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理由。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贾宝玉顽皮、欢乐,一点儿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公子哥儿的架子。大鱼风筝被晴雯放走,自己却从未放一遭儿也不气恼;看见美人风筝做得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便急得头上出汗。众人大笑,他恨得把风筝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顿脚跺个稀烂。”从贾宝玉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完全没有公子哥儿的架子,十分率直纯真。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人物的形象。
3.带领学生学习阅读方法。
①猜一猜人物身份。
例如:缪老师出示了课文中涉及的人物,让学生用猜一猜的阅读方法厘清课文中涉及的人物关系。尤其对姑表妹的进行了一番解读,极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红楼春趣》的兴趣,活跃了学生思维。
②关注反复出现的词语去体会人物的形象。
例如缪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摔、断……等词语,让学生真真切切去体会人物形象。
4.紧扣“趣”字悟人物。
在教学过程中,缪老师紧扣“趣”字,顺藤摸瓜,让学生感悟人物性格特点。她设计了“课文中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等人放风筝怎么有趣”,让学生从文本出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仔细阅读,对文本分析研讨,找出人物放风筝时语言的不同之处。
5.用诗句来贯穿始终。
教学伊始,缪老师用浅显的语言:好书不厌百回读,好文章也是一样,她引导学生回忆四大名著的其他三大名著,学生很快对答如流。缪老师用一首诗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直接让学生走进《红楼春趣》,去探究“趣”。教学结尾,缪老师又用诗句:一场风筝,几多儿女情。依依聚散处,山水难再逢。这样的设计前后贯通,突出主旨。
二、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缪老师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得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如对“于是丫头们拿过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摇摇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转眼只剩一点黑星儿,一会儿不见了”这句话的理解,由于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没有点透,也是遗憾之处。
2.教学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单一。
缪老师设计的问题比较单一,老师没有只是停留在备课教材,没有细致备学生。对本节课难点问题没有做好预设,问题设置要有梯度,要有逻辑性和可操作性。
3.对疑难问题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小组交流中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在交流中使学生懂得多读书、多思考、多借鉴。
4.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直观形象呈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她设计了“课文中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等人放风筝怎么有趣”,让学生从文本出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仔细阅读,对文本分析研讨,找出人物放风筝时语言的不同之处,建议缪老师采用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直观、形象把每个人的情况进行对比,探究人物性格特点。
三、改进措施
1.文本解读要深入
通过聆听缪老师的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含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课文中放风筝虽然写的有声有色,写出了大家的童真童趣,但是,这种场景,学生读来仍然感觉很奇怪,很压抑。我可以把大家放风筝的一些隐意简单说给学生听,让学生领悟封建礼教下的自由快乐、童真童趣是压抑的,是有限的。例如实际不足中的这句话可以这样解释:风筝被铰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类似这样的精美段落,细节描写若在平时能相机渗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学生情操、文化底蕴肯定会慢慢丰厚起来。
2.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少说,要学会放手,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上是我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