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康震老师的这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收录了81首古诗。把这本书读下来,却发现它的信息量远远不止81首,常常感叹他一身儒雅的气质和温润的气息,这些是诗词给他的力量。本书断断续续,终于看完了。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对于书中信手拈来的诗词,每一个都不想放过,翻来覆去的读,企图能记到脑子里一些而已。
曹操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被称之为奸雄,但也说他是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不管历史怎样评价,康震老师对曹操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我想,他不是站在政治立场上,而是站在文学立场。所以开篇第一首便是曹操气象不凡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的诗豪迈、雄壮,后人评价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同样是豪迈雄壮,比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些诗句虽然也豪迈,却少了一些曹操的恢宏大气。我每次读到曹操的诗,总是会想起另一个诗人,毛泽东。“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江山,今朝更好看“……他们都有着雄心壮志,也有辽阔的视野。
这种感觉在康震老师这里得到了印证:
“毛主席喜欢曹操的诗,认为他的诗气魄雄壮,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所以毛主席的诗应该也受到了曹操诗风的影响,他们两个同时都是站在伟人的角度,以鸟瞰的姿势,俯视万事万物。由这两个人物,我就想到了汉武大帝。他也是这样的一个历史角色。他写过什么诗呢?我很好奇,就从网上找到了这首: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同样是大手,大胸怀。同样有对人生的感叹。不过《汉武大帝》多了那么一丝丝的柔情。
这本书中虽然只收录了一首《观沧海》,由此引出了曹操的另外几首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读到“呦呦鹿鸣“,我就疑惑着,我记得是在诗经当中见过这个句子,怎么也会跑到这里呢?以为自己记错了,赶紧上网搜一搜。果然,这句诗出自于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同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也是出自于《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时候也就知道,原来曹操是背着诗经长大的,原来伟大毛主席也是背着诗经,背着曹操……长大的。
这就是语文素养的积累作用,没有积累,学不好语文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