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们换一种说法,不要求他成为一个天才,但是培养一种情趣,情操,应该选哪一种乐器?)
大部分人不是某一方面的天才,但大部分人需要美感的教育,美感的教育首先给与鉴赏能力。鉴赏能力不需要实际操作,比如对音乐,就是从胎儿婴儿开始听美好的音乐,听到三岁,音乐的鉴赏能力就有了。美术呢,如果出生以后就让孩子看名画、有名的雕塑、建筑、舞蹈、戏剧、书法,一切在博物馆里好的东西,都让他看过,这是日常的环境教育。
但是,如果要自己有一技之长,要能够表演,这就必须有技术性的学习,所以鉴赏性的学习和技术性学习有点不同。任何人都要有鉴赏性的学习,只有少数人可以有机会去做技术性学习。如果鉴赏力高又有技术,当然比较完美。譬如孔子的各种技能都很好,所谓礼乐射御书数,所以圣人是全面地发展。因此读经的孩子如国有乐器演奏的能力也很好,但是不必要强求。有了鉴赏能力,生命就可以得到相当的滋润了。如果把认识学问的本末分清楚了,就一方面让富贵之家的家长能够自豪,因为他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才艺。另一方面,贫穷之家的家长也安心,他的孩子能够有鉴赏艺术的能力,已经可以了。所以,每个家庭都安下心来,尽其可能的去培养自己的孩子,教育只能说尽其可能,并不可划定标准,否则有人就不得安宁。我听说一些穷苦家庭的父母,拼命地工作,想尽办法,借钱贷款也让孩子学才艺。我认为除非那孩子是天才,否则不需要如此。父母对于教育,只要尽力就可以了。如果这个孩子真的是天才,那是天下共有的,要由天下人来负责。所以一个教育步上轨道的国家,应该有发现天才培养天才的机制。现在中国还达不到这个层次,所以只能抱歉,让贫苦之家的孩子吃点亏,但是我们一定要让这些贫苦的家长安心。告诉他们尽力了,就好,不要乞求某种标准。(想问您什么乐器更合适)
或许对某个人有他比较合适的乐器,但是所有的乐器,我看其开发聪明涵养艺术心灵的效果都差不多。如果要我建议一种优雅而有文化深度的乐器,我就推荐古琴吧。(主持人:古筝?)都可以。但我提倡古琴,因为它的指法变化万千,跟其他乐器一样;而它的乐曲以及声调都讲究中正平和,对性情的陶冶是很正面的;而且它是中国特有的,有特殊性才能对世界各名族产生观摩相赏的效果。如果只跟着西方人走,钢琴、小提琴,也不是不好,但对整个世界贡献比较小。我这是很随意的提议,你千万不要因为我提倡古琴,就否定其他乐器,这样我就有罪过了。
(主持人:读经家长比较信赖您)这样不行。只有讲读经可以信赖,其他都不必信赖。(主持人:因为您对读经有研究,您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不可以这样推,这是非理性的,把我当万事通了,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