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如何进入深度沉浸的专注状态?

【原文片段】

虽衣食无忧,却总是苦于无法摆脱手机的干扰,无法获取让人羡慕的技能,无法拥有先要的生活。低层次的动物是没有这种烦恼的,它们的心灵只容纳环境中确实存在的、与它们切身相关的、靠直觉判断的信息——饥饿的狮子只注意能帮助它猎到羚羊的信息,吃饱的狮子的注意力则集中在温暖的阳光上。

能力弱的人极易分心,他们必须在一个理想环境中才能学习,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心神不宁;能力强的人则正好 相反,他们的优势在于能够主动屏蔽干扰,选择需要的信息并沉浸其中,为此他们甚至会主动练习。

从大范围看,沉浸能力强的人时长处于支配层,沉浸能力弱的人时长处于被分配层。如果我们希望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就一定要可以磨练这种品质,或许这正是改变你我命运的金钥匙。

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力克森和科学家罗伯特·普尔经过大量的研究后指出:所谓天才,其本质是“正确的方法”加上“大量的练习”。换言之,我们没有变得像天才般卓越是因为方法不对或练习不够。

目标定义越明确,注意力的感知精度就会越高,精力越集中,技能越精进。如果目标太大,那就将它分解成小目标,这样做也是为了是目标更加具体、精细。

在短时间内投入100%的经历比长时间投入70%的精力好,因为专注的真正动力并不是毅力和耐心,而是不断发现技巧上的微妙差异和持续存在的关注点,精力越集中则感知越细微。

变聪明的秘诀是:先保持极度专注,想不出答案时再将注意力转换到另一件与此毫不相干的事情上。即事前聚精会神,让意识极度投入;事后完全忘记,让意识彻底撒手。

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一书中提出这样的一个模型: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厌倦是,说明应该提高难度;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焦虑时,说明应该保持这个水平专注练习,如此反复交替就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通道,沉浸其中。

我们每天都要做那些让自己感到有些困难但又可以通过努力来完成的事情,即跳出舒适区、避开困难区,处在拉伸区。

【个人经历】

每天的时间总会被手机中的各种信息打扰,本来安排好的计划总会因为自己的分心分神,注意力难以集中。

但是一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注意力很开始就被吸引住了,再也不会在意时间的流逝。

印象最深刻的事,

每次早起5点的闹钟一响起,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开启当天的学习计划,不管天晴下雨,还是寒冬腊月,始终如一。

有一次,我记录自己的英语的学习历程,那次,我花了5个小时整理了一篇关于如何提升英语方法的文章。。

对于写好出好文章,我会花费了4个小时去完成文章,又花了4小时反复修改和编辑文章。

学习英语的时候,每次一开始就根本停不下来的读读读,直到读到声音沙哑才休息。

以上这些,不同于平常的毅力不是我有多么厉害的耐心,也不是朋友常说的我有多么厉害的能力,只不过是,在我每次做那件事情的时候,我总是保持着一种开放的状态——对现在所做的事情保持疑问。

写文章时,我能不能写得更好一点,不去写心情,而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一件事讲清楚、明白,让别人看起来有理有据,信服你、认同你的的观点。以前一开始,只需要凑够字数,天天写,写够一小时就好了。现在写公众号了,写简书的文章了,你得认真去对待你的读者,你得将你想说的每句话讲通顺,至少不能出现明显的逻辑错误吧,所以写了改,改了写,反复去推敲、反复打磨,直到一篇文章立意鲜明、有理有据才去发布。

学英语的时候,想办法让自己思考,今天要学几个单词,如何把这个单词用在生活里,更快速找到已知类似单词与当前新单词进行比对,方便记忆。比对当天在一开始学习时的学习效果和学了几个小时候的学习效果,反正每天的学习就像是在进行一项实验,做得怎么样,我也不知道。得去真正体验才知道是否是猜想中的那样的结果,如果效果不怎么样,我得去想办法优化明天该去如何改得更好一些。

反正吧,做事情就没有说随便去糊弄过去,我总是想着,做这件事,想办法做到能力范围内最好。

把每件事当成一个实验对待:先提问、猜想结果、去实践、得反馈、再优化、再去实践、再去优化,直到这件事做到我觉得满意为止。

很惊喜的是,时间这个概念,也在这一系列的循环中,不知不觉被弱化了。不是时间不存在了,而是我们专注在事情本身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到极致,时间也在指尖悄悄流逝了。

我想,这就是心流的感觉。

我们专注做事情的时候,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事物上的每个细小的变化上,去打磨技能上的颗粒感,你会觉得自己越来越集中,做事越来越有精神,乐此不疲。

手机里那些娱乐信息,电视剧剧情,再也无法吸引你了。我们会更愿意挑战有点困难、努力够一够能够做到、做好的事情。

比如,学得更久一点,写得字数更多一些,早起坚持得更久一点。

说到此,我为什么选早起、写公众号、学英语,这些事情都是自以为还可以目前行动有点困难,但是通过努力能够够一够天花板的事情,如果一点也做不到,恐怕也会分心分神,痛苦不已。

如果你选的事情,是那些你特别容易做的的事情,恐怕你也也会犯困、疲倦、逃避的。

选好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每天重复的练习里,坚持这么长时间,最大的动力来自,我每天用心在 写记录和总结,你可以触摸到自己每天进步的颗粒感,从粗糙到细腻,从步履蹒跚到快步如飞,你都能从文字的颗粒感中感受明显的变化。而且,每天的总结时,我也会给自己明天的计划设立一个全新的任务,你完全不知道明天迎接你的是什么挑战,也不知道明天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是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你学习,你玩耍,你收获,又怎么会不期待自己去解开生命的答案呢?

不知不觉,就做这件事练习得很久,学得很久了,专注得很久很久了。

【行动指南】

如果我们没有变得像天才般卓越,要么是因为方法不对或者练习不够。得用“正确的方法”+“大量的练习”

1、哪怕是重复的任务,也要有明确、清晰的目标。

2、短时间100%的投入做某件事,大量去练习。

3、及时记录和积累反馈,从反馈结果中反思和总结

4、每天去做那些让自己感到有些困难但可以通过努力做到的事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