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篇:
1.内疚:85岁的时候梦到了12岁的自己曾经在每次经过一个女孩门前的时候喊她“喂,麻子”的画面。并且在梦中创造出那个女孩子的父亲拖着他要他去感受那个自己也被别人这么喊侮辱性绰号时候的不舒服感觉。他说:这是一个封存了73年的脓包,里面装满内疚,今晚胀破了。
2.赏识:他有一个白日梦,里面说到一个很重要的使者说自己特别优秀,要去很好的学校努力读书。回忆到自己5岁时,父亲勇敢追小偷,写诗歌,别人家的孩子都要打暑期工,而自己被送去暑假培训班。回忆到有个人告诉自己说:“你5岁的时候我第1次看见你,觉得你是一个好漂亮的小男孩啊”,亚隆感叹:“若是这个夸赞发生在当时该有多好,这会改变我的整个童年。”
二、12-14岁期间:
1.人生里程碑式事件:
母亲有个思维方式:如果发生了什么坏事,一定是有人做错了什么,这个人就是亚隆。
14岁的时候父亲生病了,疼得打滚,母亲怒骂亚隆:你-你杀了他!是你的任性、不敬…导致家庭动荡。
当时的亚隆做了一个保护的决定:从此对母亲关上心门,必须离开家。
然后,医生来了,他摸着我的头说:没事的,会好的。这给了他极大的安慰,那一刻他决定要做一名这样的医生,将安慰传递给他人。
22岁的时候,亚隆永久离家。
2.海量阅读:12岁左右,父亲给了他一辆摩托车,每周周末可以去图书馆。他每周读6本书(图书馆借阅上限),每周读一本自传,按书名字母A到Z的序读。每周看三场六部电影。
3.愤怒简史:大约11岁左右,家里住的地方是比较危险的,有一次有人欺负他,父亲把他拽回家。他说:我没有学会对抗,只学会了逃跑。逃跑是父亲教给我的唯一策略。可能为了打架为了什么,他认为自己可以把几件事记混或乱序拼接,对此亚隆说:“现实是不足性和不停变换的”。
4.分水岭:14岁的时候搬家了,从此离开了杂货铺。这是他与早年生活的分水岭,从此的生活就变了,离开了肮脏的环境,再也不要对住处撒谎了。
三、高中大学时代:
1.遇见玛丽莲:高中十年级,16岁左右,他遇见了玛丽莲。亚隆对玛丽莲是一见钟情。社恐的亚隆被人拉着去参加一个聚会,都不敢走正门,被劝着爬窗户进去的,一看到玛丽莲他就忍不住穿过人群去跟他打招呼,并且认定这就是他一生想要在一起的人。他说:“在她进入我的生活之后,岁月才逐渐有了色彩。”他说玛丽莲是教化并引领他积极向上的导师,他们俩对文学强烈的共同的爱好,以至于其他兴趣上的分歧对关系没有影响。
2.四年大学:18~22岁上大学。他没有任何资源选择大学,是因为姐夫上了华盛顿大学,然后在那里上医学院,他就也上这个大学。
3.三年医学院: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每年招生100人,却只录取5个犹太人,因此他发了疯的学习。他这么学习的目的除了要实现从小理想,还有要成功,要有可靠的职业来锁定玛丽莲。最后除了德语b+,其余全是a+,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无法拒绝一个这样优异的成绩,录取了的他。 他总共发了19个申请,其他18个医学院均拒绝了他。22~24岁读了三年医学院。
4.结婚:23岁,在读医学院的第2年,结了婚,在法国度的蜜月,三年内有了两个孩子。
5.第1个患者:24岁,遇到第1个患者,他发现了自我暴露、承认无知、坦诚对治疗的作用。
6.实习:25岁在纽约西奈的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习。在这个时间,玛丽莲怀着8个月的身孕,带着一岁多的孩子,读博。
7.住院实习:26~29岁,在霍普金斯大学进行三年的住院实习。怀特霍恩教授是他的伯乐。教授在临终前说:相信亚隆会成为美国精神病学界的一名领导者。
四、分配工作:
1.29岁的时候在应征入伍,在夏威夷的一个医院服役一年。
2.30岁的时候,有两个医院向他伸出橄榄枝。
加州大学的旧金山分校,工资很高,每年1.8万元,除了教学生做医生,还要管理一个庞大的病房。
斯坦福大学,大卫.汉堡正在组建精神病学研究,亚隆认为他会给自己所有的资源和学术自由。亚隆要的是教学和科研的一生,因此他接受了斯坦福的低工资和不能私人执业贴补薪水的要求,他认为父母和玛丽莲会是他的经济后盾。
在斯坦福的15年,进行了大量的团体治疗,作为医生、教师、研究者、教科书作者的身份。其中箭头湖团体让他知道了什么是此时此地的技术。T团体有一个新的发展:为正常人提供心理治疗。
在斯坦福工作6年后,被提早授予终身教职。
五、工作、休假、写作:
1.36岁的时候,因为得了职业教学奖,被派到英国伦敦学习一年,开始写团体治疗的教科书。44岁的时候,《团体心理治疗》出版,成为美国大部分心理培训的教材,五次改版,1992年出版第五版。共售出100万册,财务上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全感。
教科书出版5年后,49岁亚隆,因为一次设备问题,由电子签售变为现场讲售,从此以后他的财务主流变成了讲座收入。
2.第19章讲他参加了很多的团体,其中一个叫会心团体(即个人成长团体)。
3. 39岁,旅居维也纳,了解了弗洛伊德。
4. 43岁的时候完成《日益亲近》,两位作者评分版税,玛丽莲进行编辑,并得到了版税的20%。
5.学术休假6个月,在牛津市,被骗金币。
6.筹备写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认识到死亡必须成为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重要关注点,并且在接下来的十年开始研究临终团体。
7. 与罗洛梅一起面对死亡。
1980年,玛丽莲到斯坦福指导成立女性研究中心,非常投入工作,忽视家庭,婚姻走入低谷。他们用摇头丸治愈了婚姻问题,就是吃了摇头丸,聊天吃饭,听音乐,不知道是怎么就改变了,大家一起放弃了负性情绪,且事实证明,这成了永恒的改变。
8. 49岁完成《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确定四大终极关怀的主题。
9. 50岁,完成《住院病人团体治疗》,在法国休假的6个月内完成的,52岁时这本书出版。
10. 50岁时,到印度,了解印度文化。
11. 56岁,完成《爱情刽子手》。
12. 59岁,在巴黎休假时,完成《尼采在哭泣》。
13. 60~62岁期间完成《诊疗椅上的谎言》。
14. 有一个梦引发(梦中亚隆不断喊:妈妈,我做的怎么样?),写了《妈妈及生命的意义》。
15. 在希腊旅行,了解了众多的希腊哲学。
16. 68岁,完成《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
17. 《叔本华的治疗》
18. 《直视骄阳》
19. 完成他认为的最后的作品《斯宾诺沙问题》,并确定一个计划:《浮生一日》,85岁左右。
六、思考
1.短信治疗的新方式。
2.我的团体生活。我参加了一个持续了24年的、每周两次的、在一位成员的办公室进行的、90分钟会谈的团体。
3.关于理想化。
4.自己是一名老年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