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蟳(xún)埔(pǔ)村,是福建省泉州市一个小有名气的小渔村。许多旅游书的泉州部分,都把蟳埔村列为一个旅游景点。古时,因地理位置和生存环境,男人出海捕捞,女人在家盖房耕田,很能干,可以顶半边天,所以附近的蟳埔女、湄洲女、惠安女,并称为福建的三大渔女。
工作原因,我和妻入住泉州市惠安县的X酒店,离蟳埔村不远,从酒店门口坐E5公交车到终点,再步行约1000米,就可到达。
前几天,中午12点下班时,临时通知下午放假半天。冬季12月下旬的泉州,此时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气温20多度。回到酒店,不用准备,也不用收拾,立即和妻从酒店门口,坐E5路直奔蟳埔村。
依手机导航,我和妻刚到达村口,立马看到撬过海蛎肉的空壳垃圾堆,没嘛哒,这就是蟳埔村。顺巷子进入,越来越热闹,越来越繁华。
蟳埔村,以蟳埔女、簪花围、蚵壳厝最为出名。到蟳埔村的游客,必去村里的妈祖宫庙。
1、蟳埔女
早年的蟳埔人“靠海吃海、以海为田”,男人出海捕渔或远洋商贸,一去就是多天或几个月。蟳埔女则无论寒冬暑月、潮水退落,皆身背鱼篓,卷起裤筒,赤着双脚行走在“蚵株”间,养海蛎、种海蛏等。即便现今,在蟳埔村,满头银发的阿婆还在撬海蛎、卖海鲜,每日以“海物”为生,每人脚下那一盆盆牡蛎,在手中剥去坚壳,是她们的守候、是传统的延续。
2、簪花围
从元初始,蟳埔女簪发戴花的古老民俗被称为“簪花围”。丈夫出门赚钱,独自持家的蟳埔女辛苦却不忘对美的追求,头上戴花,体现了坚韧、勇敢、自强不息的渔女精神。
“梳头头髻圆,爱水蟳埔姨。阔裤大裾衫,头花插欹欹”。2023年1月28日,知名艺人赵丽颖来到泉州,一袭红衣,满头簪花,手抚蚵壳厝,耳畔的风穿过泉州港而来。拍摄视频一经传出,蟳埔女习俗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立刻引爆网络。
走在蟳埔村巷道,随时便看到穿着大裾衫或红色旗袍、处处是头戴簪花的男女游客,放眼望去如同一座“流动的花园”,在摄影师的指导下,摆出各种造型,留下一张张美图和一串串笑声。
如今,旅拍、餐饮、酒店、民宿等产业,让这个原本以捕鱼和滩涂养殖为主的小渔村,热闹起来。
3、蚵壳厝
穿行在蟳埔村弯曲的小巷里,随处可见用蚵壳装饰的民居,当地人称之为蚵壳厝,又称蚝壳厝。蚵(牡蛎)是一种海生贝类,蚵壳厝就是用蚵壳建造的房屋。用灰浆、泥浆片片相砌,如同片片鱼鳞。由于沿海一带的海风含盐分,且风大潮湿,用红砖易受腐蚀、剥落,而蚵壳墙体不易腐蚀,也不渗水,所以当地人称之为“千年砖,万年蚵”。
蚵壳厝始建于宋末元初,当时泉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大部分载满丝绸、瓷器的商船从蟳埔起航,沿海航行到达南洋,经印度洋、非洲东海岸,然后再到北岸卸货。返航的时候,如果舱内不载货就会形成空船,重心不稳则不利于航行,于是船员们就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来后就堆放在蟳埔海边,久而久之,海边的蚵壳越来越多,堆积如山。勤劳聪明的蟳埔人变废为宝,创造性地把大蚵壳当作建筑材料来修葺墙体,大面积的灰白色蚵壳与花白色花岗石、红色砖构成一幅幅色彩对比强烈、富有美感的图案,其建筑巧妙与精湛,既美观又实用,成就了闽南沿海的特色古民居。
4、妈祖宫庙--顺济宫
妈祖,是闽南、台湾,以及东亚等地区信仰的海神,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蟳埔村民滨海而居,靠海为生,明万历间(1573~1620)建造一小宫,供奉妈祖。后几经扩建,至清顺治十八年(1661),泉郡水师都司刘志盛驻军村中,献地重建顺济宫,使其日臻完善。民国二十年(1931)及近年均有重修,均保持清顺治十八年顺济宫所建原样。
四五百年来,蟳埔世代供奉妈祖,深受妈祖“庇护”,而蟳埔祭拜妈祖等,是地方特有风格的民俗活动,是蟳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妈祖信俗,一直是当地最大的盛事,每逢妈祖诞辰或者巡香的日子,全村女性着盛装,祭妈祖,还组成民俗表演队。
逛完蟳埔村的主要街巷,下午17点多,我和妻坐E5路公交,原路返回酒店。蟳埔村半日游,任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