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是本册当中最长的一篇课文,单元目标是复述。前面两课已通过表格和示意图的方式来进行复述。而这一课的课后习题的提示是“根据地点变化”来进行复述。一开始很没有思路,对于长文难文如何教这个问题,幸运的是,在上课前,刷到一篇蒋军晶老师在千课万人上上这堂课课堂实录,线索很清晰,最重要的是他画了几个地点的示意图,一下子豁然开朗,就按他的方式上,在一节课便扫清了“教和扶”的部分,第二课时完全用来放。让我想到了寒假期间跟着朱老师学习的《老师正确教,学生聪明学》的系列课程,对于长文难文如何教,提到要让思维可视,板书是一个重要的手段。通过这堂课,我领悟到了,也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了验证。
教学流程:
一、疏通字词、读通课文
1、检查生字词读音,区别“肉月旁”和“月字旁”
2、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注意朗读不拖沓,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相机正音。
二、结合板书,梳理情节
1、带领孩子们读课后习题第三题,抓关键词“地点变化”
将课后习题作为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这学期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我都作为教学重难点融入了教学环节中,在课堂上直接解决,确实节省了不少时间。
2、教孩子们复述的方法
(1)提问:漏本来是“漏雨”,但在老虎和贼的眼中却是什么样子?圈出文中的关键词。
孩子们找了“厉害”“像胶一样”“黑乎乎”“毛乎乎”这些词,我用上下对比的形式将词一个个填上去,很快他们把“像旋风一样”也找出来了。
(2)这篇课文读完很长,很有趣,有趣的故事要分享给大家。这么长的故事,如何复述呢?
根据蒋军晶老师的设计给了三个方法:找规律;听范例;勤练习。
这三个方法其实就是体现着“教-扶-放”的过程,带着孩子们在反复朗读文本的过程中找到故事本身的规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这是“教”,接着老师接着板书复述一遍给孩子听,这是“扶”,然后放给孩子们结合板书反复练习,程度好的同学甚至可以绘声绘色地自行复述。
3、孩子们继续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板书
(1)孩子们找到规律:
A、故事的开头在屋里,故事的结尾也在屋里。
B、老虎做什么,贼也跟着做什么。
这是文章语言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孩子们读来也很想笑。借助这些语言,可以让复述变得更生动具体。
C、有地点的变化(屋子 -逃跑路上-歪脖老树)
地点的变化能够帮助我们有条理地叙述。
(2)教师借助板书复述情节
有了上述几个拐杖的支撑,这么长的文章我们就可以合上书本借助板书慢慢地讲出来了。
从前,有一座山,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山旁边有一户人家,住着一个老公公和一个老婆婆,他们养着一头小胖驴。老虎想吃驴,贼想偷驴。
有一天晚上,天上下着蒙蒙细雨。老虎钻进了驴圈里,贼爬到了屋顶上。不料却听到了老婆婆在屋里说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听到这话,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吓得腿脚发软,脚一滑,从屋顶的窟窿里掉了下来,正好砸在了老虎背上。
老虎以为漏来吃他了,便撒腿就跑。贼一摸到个毛乎乎的东西,也以为漏来吃他了,便紧紧抓住老虎的脖子不放。就这样,虎驮着贼,贼骑着虎,跑哇,跑哇,跑到了一棵歪脖老树跟前。老虎想:这下终于可以把漏甩掉了。贼也想:这下终于可以把漏甩掉了。于是,老虎身子一甩,将漏甩了出去,而贼就抓住这个机会,用力一蹭,爬到了树上。老虎继续往前跑。
这时候,雨越下越大。老虎全身淋湿了,心里不甘心,想继续回去吃驴。贼也不甘心,也想回去偷驴。于是,贼开始往树下爬。这时,他看到眼前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以为漏又要来吃他了,吓得赶紧往树上爬,谁知树枝“咔嚓”一声断了,贼从树上掉了下来,滚下山坡。老虎见天上突然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响声还那么大,也以为漏又要来吃他了,腿脚一软,也滚下了山坡。老虎和驴一齐滚下山坡,浑身粘满泥水,撞在了一起。他们抬头互看了一眼,都以为是漏,吓得昏了过去。
天快凉了,小胖胖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老婆婆抬头看了看屋顶,说,就怕漏,还就漏雨了。
课后反思:
上完课,看了看板书(因为板书是临时起意画的,所以没有提前设计好,一红一白线分别代表贼和老虎的行进路线),才反应过来,原来这就是“让思维可视”,思维可视真的让课堂效率变高了,也让长文难文变短变易了。 朱老师说过:让思维可视,板书就是一个重要形式。这下我才算真正get到它的好处。思维导图是我平常读书做笔记一直很喜欢用的一个学习方法,现在能迁移到教学方法上来说,也算是自己在教学认知上的一个进步。相比文字记忆,图像记忆更让人印象深刻,特别对于中低年段的孩子还处在具象思维的阶段。所以当老师复述完一遍之后,很多人都已经跃跃欲试想要复述,这说明借助着这图像化的板书孩子们已经将书本的内容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一些对细节的优化和对语句表达的规范。
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一开头就有孩子提出:他们俩离得那么近,怎么就看不清楚对方?而且连老虎和贼都认不出,没文化,真可怕。借着这个问题,又带他们找到了环境描写的关键所在,一开始下蒙蒙细雨,后来雨越下越大,孩子们马上反应过来。因为雨大,所以模糊看不清,又加上夜晚,更加认不出。
最后有意思的是,老婆婆说偏就漏雨了,孩子们说可能本来还不会漏的,就是因为贼挖了那个洞,才导致的漏雨,真巧。无巧不成书,正是因为这样的巧妙,才使得这篇文章读起来这么的有意思。
这学期快结束了。于我,也是一次成长,第一,开始尝试记录课堂,反思自我;第二,学会板块教学,不再零碎教学。这是寒假和重庆的小彭老师讨论如何进行课堂的教学时候,她回我“记住板块就行”。这学期的教学下来,好像大概能摸索到一二了。第三,抛弃媒体,回归传统。这学期我没有用过多媒体了,而是一课一板书,效率确实提高不少。学生一人一笔记本,上课记录笔记,下课巩固复习。
一学期,忙忙碌碌,终于又快到暑假了。能量已经耗尽,应该可以继续充电了。
前面两课没记录,直接放板书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