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我走进了河南教师成长学院,从此对这里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2年,我自费购票,再次踏上了这趟列车,追逐成长的梦想。第一天写研修日志的时候,我想自己一直有给父母写家书的习惯,何不把研修的收获以书信的形式向二老汇报呢?母亲是一位退休老教师,我想让她看看,新时代的班主任跟他们当年有什么异同?我也想让他们知道这里有一群人,即便是暑假也在疯狂地学习,而且是通过网络。同时我也想通过写信督促自己认真听课。
这七天,班主任智慧书院在陪伴我,我将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陪伴他们。七天来,导师们给我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他们的智慧分享就是一场头脑风暴。每天听完课,完成了作业,哄孩子入睡后,我就在文字之间享受着另一种温情——给父母写信,我把白天的课程像回放电影似的过一遍,然后对照自己的教育行为给他们汇报。我把小学课程的六大模块:共育力、童心力、文化力、班会力、写作力、心理力、再加上刘院长《五项全能的老班是怎样炼成的》的“肖夜”,做了新的解读,也就是七位导师的:领导力、亲和力、执行力、策划力、写作力、心理建设力和刘院长讲的综合力。这不正是我们作为新时代班主任应该具备的能力吗?
七天的研修,我给他们写了7封信,近一万字,每封信都以“我在濮阳,也在河南班主任智慧书院。”开头。27号那天我把信转发给他们,两位老人兴致勃勃地给我写了回信。父亲挥毫泼墨祝我在河班主任智慧书院学习进步。母亲也提笔鼓励我:女儿接了妈妈教育的接力棒,你会比我更棒!看到他们的回复和鼓励,我幸福满满,动力十足,这是爱的力量,也传承着教育的希望。
学习期间,他们怕耽误我听课,给我打电话也格外谨慎,平时喜欢早睡的他们总要等到晚上快十点的时候再跟我视频。我告诉他们,如果说4年前走进河南教师成长书院,是为了学习教育教学的“术”,那今年我再次走近它,探寻的是班主任之“道”,这个“道”就是智慧导师传递给我们的阅读力、写作力、反思力、践行力、坚持力。
有时我就在想,班主任智慧书院仅仅是一个教师培训的地方吗?不!它是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无数积极上进、渴望成长的人;它又是一个圆,圆心是我们的教育初心,学员们在这里无限延展着自己的成长半径;它还是一片海,卷起了无数教师的教育热情,也卷入了我们一家人的教育温情;它是树、是梦、是光、是路、是渴望向卓越登攀的教师夏天里最美的挂牵。
教育有温情,成长无终点,家书报收获,定格这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