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种表征方式
布鲁纳认为:在人类的智慧生长期,有三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即动作表征、表象表征和符号表征。随着表征系统的日益进步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两种表征:口头语言表征和现实情境表征。要想把知识真正得与理解,就要灵活的实现五种表征方式之间的转化。这段话让我醍醐灌顶,细想我们每天苦苦尝试的创意作业,我们课堂上要求的关注学生,新课标里提倡的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不就是这五种表征之间的有效呈现吗?不就是我们把新知传递给孩子时,孩子借助这五种表征进行理解消化和感知的过程吗?我们的板书不就是口头语言表征和现实情境的有效结合吗?
2.说一说,画一画,借语言表征、符号表征、图形表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所以,充分利用多种表征方式的相互转化,是让课堂课后,巩固得以提效的有效教学策略。本周要开启表内乘法的新授课,第一节就是乘法意义的理解。我就想借助说一说,画一画的活动,实现语言表征和符号表征,甚至是图形表征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进行课前,预习也可以是课后巩固的环节。借助探究性作业或数学小报的形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当然对于低段的儿童来说老师的有效引导是帮他们搭建的不断探索的台阶,我需要先示范,还要激发孩子们的创作兴趣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好处,甚至在课堂的板书中有意识的呈现这样的符号表征或图形表征的运用。(这就需要充分的被教材备学生)
3.借乘法口诀表渗透数学文化
到今天才知道,原来乘法口诀表又称为“九九表”,它的全称是“中国九九乘法口诀表”。九九表中的口诀顺序最初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的大约到公元12世纪才把九九表完全反转过来从“一一如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其实,基本定型的九九表有两种,一种是45句通常称为小九九,也就是我们小学数学所提到的乘法口诀表。还有一种是81句通常称为大九九。(大九九,我还真的也不知道看来需要查阅资料学习哦)。在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提到这样一句话,我们要结合乘法口诀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哇,这是一个多么神圣而伟大的事情,因为在孩子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会出现如三五15,这样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混用的现象。最好的做法是什么呢?我们一味要求规定,学生必须用汉字书写乘法口诀倒不如向学生介绍有关乘法口诀的发展历史,让他们认识到乘法口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用汉字,记载与传承下来的历经千年经久不衰他就明白为什么我国的乘法口诀中使用的汉字,不能与外来的阿拉伯数字混为一谈,从而对我国的数学文化产生敬畏之心,我们书写的不仅仅是乘法口诀是在书写民族的自豪。这样的一波操作下来,还担心他们书写的时候出现好用的现象吗?
还没有开启乘法口诀的学习,就感觉,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单元,当然有意思的前提一定是被偷教材、读懂学生、用热情点燃课堂,尊重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和勇气,激发学生,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性评价语言,把鼓励融入到每一节课里。这是本周我给自己的一个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