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你看群了吗”?先生的问话打断了正在写课件的我。
我还没有反应的时间和空间,他就迫不及待的来了句“儿子,终于在一个不错的神坛中下来了”!语气中透露出些许的失望。
我好奇的询问“咋滴啦”?
“ 没啊,咋滴也没咋滴呀”!随后先生再也忍不住的叹了口气!
我笑得很自然,心想多大点儿的事,就这么失望,让娃知道了,这压力的多大。
“你说这次也有一个都没错的,人家是咋学的呢”?先生的疑问都要溢屏了。
“别人咋学的我不想知道,我只知道我儿子咋学的”,前半句还透露着我的不满,后半句我好像还有些释然。
先生好像听出来我的不满,连忙解释道“我可不是和别人对比啊,我就是说说而已”,过多的解释俨然成了一种掩饰。
“我觉得你儿最近写字越来越潦草了,应该是不规范引起的,也许是拼音马虎,我纠正他吧,他会满腔的不服气,这样也好,老师看到他的问题,也算助推了我们一把”。
我好像一直拥有把任何问题快速反转的能力,也许我也在觉察我在哪个地方是否也不耐受了?
看似我们在谈论孩子问题,其实质是先生在给我传递对比之后不够好的焦虑,也许源头在于他而不是孩子。
而我却轻飘飘的指向了孩子,同时我也觉察他总是在角色中被我忽略的人。
我们在日常生活交流中,总会拿着一个类似中介的东西在说着自己的事情,总以为别人能够听到,理解到我们自己的表达。
而往往日常潜交谈中,很多人都止步于中介物,其他的没有人愿意深入下去。
毕竟倾听一个人的深处是件耗费心神的事情,很少有人愿意做那个被耗品,每个人都是希望被呵护,而不是去呵护别人。
我们要有多么丰富的爱的能量才让我们感到不消耗?
先生的一个无意识对比,足以让他滑进不够好的深坑中爬上一会儿啦!
我并不是每次都能够敏锐觉察先生那里怎么了,因为我不是在跟他做心理咨询,也不是他时时刻刻的心理父母,我也不需要做……
我记得有个说法是六十分父母,我想做妻子也是吧,凡事不要做得太满,基底是我不够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也可以存活,因为我值得的,我深爱着自己。
而对比的背后则是我觉得我不够好的飘摇做奠底,我要拼命的赶超别人才有可能做个我自己。
我们终其一生需要明白,我们有个议题需要面对:永远有人会超过你!
但你能做的是,我们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就可以了。
有时候都不需要超越过去的自己,我们就是接纳如实如是的自己,也不是不可以的,只要你愿意没人能够阻挡你!
当先生好像明白了我的表达之意,用明朗的语气告诉我“好像也是这么回事哈”!
我知道他习惯了被束缚管教了,这会让他有力量,那还不快点工作去!我调皮的命令着。
“遵命夫人”!话题结束的没结束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