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人。其根本出发点在于,把学习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深层意义就是以生命为本,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是一种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提升生命的教育。“生本教育”的教育理念极大地拓展了我的眼界,与此同时,也让我自己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反思。我认为把“生本教育”的理念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来,能够很好地改变目前的教学生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和素养并举。
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跳跃性强,在课堂中常常会有很多奇思妙想。教师若能利用好这些动态教学资源,可以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若利用不好,则会打击学生表达、创作的热情,甚至造成班级秩序混乱的问题,限制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贯彻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以开放性视角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编排、学生生活、课堂反馈等方面挖掘素材,并做好课堂的留白设计,减少课堂教学中的不必要干预,提高教学的开放性。而生本教育中,提倡“先做后学”,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思想与指导纲要中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也是一致的。围绕教学目标,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把要学习掌握的知识隐含在一个一个的任务主题中,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学习的目的。
“生本教育”理念中,无论是先做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即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内化学习信息技术的思维方法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真正使学生的素质和素养并举。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实用途径,也是学生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从“爱学”变为“乐学”直至“善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生本教育”主张评价应当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整个教育从控制生命的方式回归为激扬生命。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和总导演。衡量信息技术教师在一堂课中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是看这位教师是否合理运用教材,是否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否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是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团结协作能力。
我认为,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对学生传送知识的溪流。因此,教师应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应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和使用语言的艺术,引领学生快乐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中,由于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所以师生会经常“对话”。如果学生回答的精彩,教师经常用“对”“你做得很好”“不错”此类赞扬的话。这样虽然能让学生感到一时成功的喜悦,但这些苍白和空洞的语言已不能适合个性张扬的学生。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充满魅力的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我在课堂上常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真了不起”“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等鼓励性的话语。在指出学生的错误时,我常常使用委婉的话语,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比如,“错中自有黄金屋”“希望你从错误到成功的华丽转身”等等。这样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更有自信和追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努力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创设具有现实性、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等性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