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一:卫健委项目,前期方案是五名咨询师首批参加,因为方案的调整,改为社工项目,需要解散刚刚建立的咨询师卫健委项目群。我内心冉升起内疚感,感觉对不起进群的老师们。白白耽误他们的时间。
情境二:娟和老公特意接我一起去西海岸金沙滩啤酒街赏灯,就餐过程中提起工作一上班就进入状态。我内在升起内疚感,感觉给娟添麻烦了。
情境三:同学特意从西海岸跑来相聚,尽快身体有点欠佳,时间也很紧张。这让我既感动又内疚。感觉让同学付出了。
这是近期的觉察,内疚是我的经常出现的情绪。
它带来的结果是:过度负责,人际关系上会过度补偿和讨好,忽略自己的需求,造成极大的内耗。
情境一中,我会跟老师们逐个解释,然后会记住下次有机会优先录用。造成沟通成本加大。
情境二中:我会补偿心态,感觉欠对方的,会从礼品上进行补偿。
情境三:内心隐隐不安,也会找机会补偿。这种欠债的感觉产生压力,会很被动,背负的太多,消耗很大。
跟新丽老师互动,探索内疚感的源头。
原因之一:
在我五岁多的时候,四岁多的弟弟突然离世。给父母造成巨大的悲痛。他们不停的追忆弟弟的优秀。这让年幼的我产生一种想法:如果是我死了,弟弟活着,也许父母就不会这么痛苦了。所以父母丧失我是有内疚感的。
原因二:
弟弟的离世,母亲有巨大的内疚感,经常自责。陷入自怨自艾中,她的情绪模式被我不自觉的继承了。因为孩子对父母的爱太深,潜意识不自觉承接母亲的情绪模式,不敢自己开心,认为这样才是对父母的爱的表现,不自觉承接她的内疚了。
如何解决?
1.去掉读心术,担心别人有不好的反应。别人遇到问题时,会真诚反馈给自己:我不舒服了……,收到反馈后再沟通。不用主动化解。做好课题分离。
要相信每个人不会轻易受伤,会很结实,如果受伤,会找自己说明,否则不用过问,带着内疚生活 ,不做过度补偿的动作。
2.做好与妈妈的情绪的分离,用归还父母法,即便承接了,母亲的那份内疚也不会减轻。时时区分是自己的情绪还是继承的情绪,告诉自己这部分不属于自己的,是母亲的,内疚担心的真的会来吗?
3.与内在的小孩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