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疚情绪【社交秘籍】打卡9/14

Day 9 内疚:情感体系的毒药(上 & 中)

内疚,是指我们对于一件事情或某个人,心里感到惭愧而且不安的一种心情。

健康的内疚,对我们的关系是有益的,保有好的内疚感,能够让我们在生活中共情他人的感受,促进关系。不健康的内疚,则会干扰纠缠,让我们自我攻击与评判,造成我们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每天都有约2小时的轻微内疚,每个月约3.5小时,体验到严重的内疚感。

如果我们对孩子有内疚,比起平时的平和与有力量,我们反而会不自觉地有更多的讨好和补偿,失去中正,甚至去向溺爱。

此外,还有几种比较严重的内疚感,容易造成我们的心理伤口——

- 未解决的内疚:没有机会了却的遗憾

- 幸存者内疚:如911幸存者,大疫后活下来的人

- 分离的内疚

- 不忠的内疚:如婚姻中的背叛,缔约后出于一己的毁约。

【举例】身为医生的孩子,没有照顾好生病的家人,致其离世,从而导致在自己生命其后的日子里,因为内疚,而不允许自己幸福,觉得自己没资格幸福,只能自我谴责和自我惩罚。

【转念】至爱家人已离世的现实,如果为了能够对得起他们而自我惩罚,那这是他们希望我们获得爱的方式吗?

如果不能,那么一个不快乐的人,只会传染痛苦,这就是内疚造成的危害。

内疚的人,常常自我惩罚,而惩罚自己就意味着惩罚我最亲近的人。

我不快乐,你们也不能快乐,因为你们快乐,就体会不到我内心那个不舒服的感受。可是转回来,我们就能补偿这一切了吗?就能挽回已逝去的生命了吗?

一个人的生与死,就是一个人自己的命运。

我们常有膨胀的自恋,以为我们真的能救别人,尤其是孩子,对于父母,我们以为自己是能决定另外一个人命运的人。

所以,好人,其实有的时候也会是坏人。比如,一个好人因为家庭里的某一件悲伤的事件,不再让自己幸福,后半场人生就是好像都会自暴自弃,给家人带来非常沉重的负担。

针对不同程度内疚的疗法的建构——

【疗法A】真诚地道歉:所有话语,需要是从内心流动出来的,自己内在有触动的内容。

比如,看着对方的眼睛,说对不起,很真诚地用我们的心灵来说谢谢,走心,就好像对方被看见,被支持到一样。

注意在整个表达的过程中,发自内心的语速是慢一点的,更正式一点的,更仪式感。

道歉的三个基本成分——

第一,对所发生的事情表达遗憾,就事论事;

第二,明确地说“对不起”:简单的三个字,对于很多关系中的人不说,却并不容易;

第三,请求原谅:以真诚的态度表达。比如:爸爸,你能原谅我不知道吗?

以上有效道歉,再加上提供有效的补偿和吸取教训,看到事件中的正面意义,虽然这件事可能已无法挽回,但基于此事,我的未来会因此而获得更多意义,提醒我们更好地去爱他人。

这样,让我们歉疚的那个人,他的生命也因此事获得了更大的意义,从而也让这件事的意义放大,此为三赢的有效行动,即:用更有意义、更有未来感的、更有创意的补偿,来对当时发生的事件做一个祝福,正面平衡,升华生命。


【疗法B】真诚地看见并肯定对方的感受。五个步骤——

第一,让对方完成他或他对事件经过的叙述,以便我们掌握全部事实。比如,找机会让孩子把委屈都表达出来,我们只需刻意倾听。多听之后,有时候听透了,这个讲话的人能把自己讲明白。

第二,真诚地肯定对方的感受,从对方的角度传达你对所发生的事件的理解,让对方对自己多一些连接和信任,切勿犯【沟通中的大忌:我是对的]

第三,告诉对方,我们对事件结果给TA造成的影响:这件事情让你不开心了。

第四,理解:对这个事件对对方所造成的干扰困扰,保有一份理解。

第五,围绕对方的情绪状态表达共情和自责(孩子除外,因为孩子们其实更有力量,过于郑重其事有的时候反而是在制造孩子的内疚感,因此,轻松幽默的应对,足已)。

我是水沐,借着最后的话题 ,由此也希望践行在生活中【做一个不给孩子制造内疚感的父母】。关于不再【内疚】的功课,我们明天继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