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读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什么是帝国主义》《让孩子们体验脑力劳动的快乐和学业进步的喜悦》和《童话屋》三篇文章,感触最深的是苏老师在《让孩子们体验脑力劳动的快乐和学业进步的喜悦》所分享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想到当下我的教学思想和现状,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苏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所提炼出来的这些宝贵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来到了我面前熠熠生辉。让我不断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生态,感到非常惭愧。我们当下的教育对比当年苏老师所推进的教育实践,似乎更像是知识的灌输而已,我们更多关注孩子的知识的获得和考试能力的培养,我们总是太在乎孩子最后对于知识掌握的这结果,很少去关注孩子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是否感受到了学习进步的喜悦或者体验到脑力劳动的快乐,是否用学习的进步构建起了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对孩子学习结果的过度关注和孩子学习过程的漠视,导致我们的老师也出现了集体性的教育思想的误区,从而忽视了对不同个体孩子的宽容和引导。到了中高年级,经过长年累月丧失信心,一部分被我们忽视的孩子最终成为了学困生。这是我们教师的失败,也是教育的悲哀,我们对学困生的产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责任也很大。但是当孩子送到学校里我们班级的时候,我们是需要用最大的力量去影响孩子的,即使孩子们在原生家庭中遭受到了不好的影响,我们也要用我们的行动去感化每个孩子,尽量不让他们成为学困生。
那到底我们该如何做呢?苏老师在文章中给出了答案。
一、我们应该做一名有教育素养的老师。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会很多人反驳我。我们怎么没有教育素养了,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我们有为了孩子好的的责任心和爱心。我不怀疑这些都是我们老师的专业素养,但是苏老师在这篇文章中给所提到的教育素养给了我新的思考。
苏老师说到:“赋予孩子劳动的乐趣、学习进步的乐趣、唤醒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心——这是教育工作的首条金科玉律。教育素养最重要的特征是应该设身处地地去感知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能够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关注和力量,使孩子们感到自己并没有被遗忘,并且有人可以与他们共担悲伤、委屈和痛苦。身为老师,应意识并感受到,每一个学生的命运都悬在自己的良心之上。学校培养学生的理智、健康和幸福,而所有这些都取决于教师的精神素养和思想蕴藏。”
这句话把我震撼住了。我也原来认为自己有了专业的知识技能,有了对孩子好的心并付诸于行动就行可以了。但是苏老师这句话让我对教师素养耳目一新并且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当下的我们哪一个不是更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考试成绩呢?最主要的是我们却没有激发起孩子的脑力劳动的快乐和学业进步的喜悦,只是用我们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灌输知识,丝毫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就这样在孩子的痛苦中让他们反复地记忆学习,最终跟不上我们一刀切教学方法和进度的孩子慢慢地就成为了学困生,学困生的形成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我们长时间的无知教学中慢慢形成的。
我们现在的老师对孩子成长的规律、对孩子不同阶段对知识的获得、对孩子大脑的精神构造和世界认知几乎都丝毫不知,这也是我们当下教育的短板,更多的关注孩子成绩,忽略孩子成长的规律和独特性,从而应试教育下我们慢慢地抹杀了很多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也是我们当下教育很少出诺贝尔奖的根本原因之一。
所以从今天起让我们做一个有教育素养的老师,静下心来去思考关注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关注不同孩子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同的掌握速度,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及时关注并表扬孩子们的进步和闪光点,真正从孩子内心唤醒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永远铭记每一个孩子的命运都悬在我们的良心之上,不断努力阅读成长,让自己有更加强大的力量、更加宽广的教育视野和格局来影响每一个孩子。
二、做一名孩子喜爱的老师。
其实当我们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素养,真正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心灵的时候,孩子们就开始喜欢我们了。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好的关系是一切好教育的开始。
我们需要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苏老师从来不给孩子们打不及格的分数这一点几乎是我们所有老师都做不到的,在我们眼里一张试卷上一定是有及格和不及格的。对于不及格的孩子我们常常认为他们没有跟上我们的学习进度,不理解我们讲的知识,上课不认真听讲,所以对他们开始批评指责,甚至找家长告状。在孩子眼中,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眼中,他们满怀期待来到学校学习,他们都渴望进步成长,因为一两次测试我们就否定了他们,给了他们不及格,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可理解的,所以我们老师要慎重用不及格来评价孩子,更不应该因为孩子成绩暂时不好去批评指责他们。
苏老师在这篇文章中说到,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去找家长告状只会让事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因为孩子在家里会被父母再批评甚至揍一顿,这样导致孩子对学校、老师和学习开始产生厌恶感,这也是学困生产生的开始。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没有深入研究每个孩子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是我们的失职,我们要反思为什么在一个教室里有的孩子取得了好的分数,有的却不及格,认真查看他们的试卷或者上课表现情况,来找到问题出在哪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展开辅导,并加以鼓励他们脑力劳动下的进步,让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家长或者原生家庭。
正像苏老师说的那样:教师必须首先热爱孩子。热爱孩子,不是只是口头说说你爱他们即可,而是要在对孩子们的关怀中表达你的爱意。这也是一个教育过程性的问题,我们不要整天就会唠叨让你好好学习就是为了你好,披着爱孩子的外衣下不断摧残着孩子们对学习和未来的热爱,我想问一下难道一个以后在学习上无法完成学业的孩子,他们以后的人生就不美好不幸福吗?
我们沉醉于当下应试教育的氛围中无法自拔,忘记了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孩子一生的力量。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仅要有苏老师说的那样我们的良心上悬着孩子的一生和未来,我们更要主动链接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
每个孩子都是感性的,他们的感情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刚来到学校的时候对我们老师是充满期待和信任的,所以我们要从一年级开始一定要有一颗真正爱孩子的心和实践行动。
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表现和行为,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和习惯制定不同的策略,特别是在孩子落后的时候一定不要随意否定他们,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出对孩子的宽容和爱,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劳动能力培养、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关注他们的道德品质培养,最关键的是我们要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在他们悲伤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拥抱,失落的时候给他们一句鼓励的话,日常中用热爱宽容的眼神看他们,给他们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给他们过生日写生日祝福信......
我想所有的这些都能够直抵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爱,让他们内心生出无限的动力去积极上进,我下个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乐观开朗、积极上进、勇敢善良、找到人生意义和幸福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