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心理学团队网中37期王萌,坚持分享第1047天。
所有的孩子出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人会说话、数数、读书或写字,但这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却是不平等的。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是尽力培养他们,还是仅仅看着他们长大而已。
所谓“尽力培养”,最关键的要素就在于尽己所能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全力支持孩子的梦想,给予孩子足够的勇气,托举孩子奔赴美好的未来。
陪伴不是监督,而是共同成长;支持不是纵容,而是信任和鼓励。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支持和陪伴就像阳光和雨露,不可或缺。
无条件支持不是无原则的溺爱,而是无论孩子成功或失败,都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后;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予他们试错的空间。
高质量陪伴不是简单的时间堆砌,而是全身心投入,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成为孩子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后盾。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往往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调整教育方式。
比如在孩子年少时,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读绘本、玩游戏,通过肢体接触和语言互动建立安全感;
小学阶段,父母可以陪着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教孩子做家务,学着独立,也能在合作中培养默契;
青春期时,陪伴更多是倾听,放下家长的权威,做孩子的 “树洞”,陪着孩子一起建立人生的目标,做出成长的规划,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支持他们一步步往前走。
始终相信,世间没有那么多横空出世的奇迹,有的只是无数父母在背后的奋力托举。
教育路上,家长用什么样的方式浇灌孩子成长,将来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