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西山的日光隐没了身影,东边的池塘边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
披散着头发在夜色里乘凉,打开窗户躺在这静谧宽敞的所在。
一阵阵凉风送来缕缕荷花的清香,竹叶上落下的露珠发出清脆的声响。
想要拿琴来抚一曲心中的感慨,只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真是辜负了这美好时光。
此刻不由地想起你啊老朋友,心中连连叹息,于是整晚的梦里都在想你。
上面这段话描述了夏夜纳凉的悠美惬意和怀念故友的感慨,说的就是唐代山水诗人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怀辛大》这首诗里展示给我们的美好,原诗如下: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多么惬意的时刻,多想弹起心中的曲子,可惜你不在,没有知音欣赏的弹奏也只好作罢,改做心里想想就好了。
孟浩然在这首诗里的适意悠然是让人向往的,而那种“恨无知音赏”的感叹则体现了他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因了这种诗意的美好,此诗不由人一读再读,只觉清气飘逸,散淡舒爽。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
他生逢大唐盛世,少年时胸怀济世,很希望有番作为。后来仕途困顿,经历煎熬和痛苦,却依然坚守内心,不媚世俗,后隐居终老。
由于这种特殊的经历,孟浩然的诗主要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居生活为主要题材,虽是轻描淡写地写些闲情逸致,却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风格自由冲淡,有飘逸随性之美。
上面这首诗,就很好地体现了孟浩然诗这种别具特色的美。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起句十分自然,点明了时间和景物的变换,为后面做好铺垫。“忽”和“渐”二字,暗含欣喜愉悦的心情。夏天的日光灼热,人难免厌恶,此刻它忽然就落山了,真令人开心!而那池塘边升起了可爱的月亮,仿佛带来阵阵清凉,心头残存的郁闷燥热顿时一扫而光,让人不觉心旷神怡。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三四句抒写主人公自己的惬意悠闲。除去一天的暑热,自由随意地乘凉,散着头发、舒服地躺卧,真是一种享受啊!这两句带给读者强烈的共鸣,让人不由想起夏夜纳凉休憩的场景,忍不住莞尔一笑。
诗人的美好感受还不止这些,他又捕捉到了更细微更诗意的意趣。“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二句最妙,荷花高雅,竹子清逸,二者具是隐士清居者的象征,用在此处,意蕴深厚。凉风送来淡淡荷香,竹叶上的露珠滴入池水,在寂静的夜里发出清脆的声响,清新脱俗,让人沉醉。
天籁之中,诗人自然想到了音乐,良辰美景当前,他想抚琴了。可是转念一想,还是算了吧,一来躺下了懒得动了,二来没有知音欣赏,弹着也无趣。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那就想想吧,这样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因此想到了老朋友,不禁心生怅惘。
在这样的心境下,诗人理所当然地转入对故友的思念。如此安排,毫无雕琢之痕迹,让整首诗体现出浑然天成之妙,实在随性自然却又独具匠心。
于是,末尾两句便水到渠成地“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想起了老朋友,却也只能在半夜的梦里相见了。
其实,相见有相见的好处,故友共度良宵,实乃人生幸事。不见也有不见的好处,心里想着,念着,有点惆怅,却更觉情深意长。就这么淡淡的随意吧,在一起时就珍惜,不在一起时就思念,如此不也挺好!
全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西山的日光、池边的月亮,诗人自己的闲适舒畅,荷香的袅袅,竹露的清脆,都给人以熨贴自然却又诗意清雅之感。
语言方面也足见功底深厚,流畅自然,虽不饰雕琢,却又精妙绝伦,创造了一种浑然一体的美妙意境,诗味醇厚,意韵盎然,给人一种清闲散淡之感。
品读至此,不觉满心沉静,悠然忘俗。文学佳酿之美,真真令人身心两愉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