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年初定计划,年底做总结的习惯?
你有没有每年暗暗下决心说“今年不能再和去年一样了,要变成更好的自己”年初磨刀霍霍,准备大展身手,到了年底又然并卵的懊悔!就这样年复一年?
明明想好了要改变,为什么一直没有改变?为什么改变一个行为这么难呢?为何“我想到的”和“我做到的”差距这么遥远?一直在苦苦寻找答案!
比如我要学习写作!月初说“我要写”,到了月底“只字未写”?我明明很讨厌自己的懒惰、拖延,不动笔,期待自己一点点变好,现实却一次次被打脸?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
以前写了文章,自认为写得很差,不好意思见人,就默默的存着发出去。“我写得不好”“不好意思被人看到”这个负强化一直跟随着自己,更加不喜欢去写了。在“写”和“不写”间挣扎中消耗很多精力,“不写”当然更省心省力,就跟着“感觉经验”走,当然改变失败。可能一直语文不好,深层次的我说“我写不好”。“变懒”是有经验可循,还可以说一直处于“我想变好”这个心理舒适区。
就在这几天,和同事们无意中谈起初中学习《化学》课程,我是如何从全班倒数成为全校前列的经历,突然发现这个事情其实也是规律可循的。刚开始《化学》没入门,看到就头疼,内心很排斥,上课稀里糊涂过,下课不知道复习、怎么做题。心想“化学这么难,我学不好的,我也根本看不进书”。《化学》成了我的心头痛,偏科很严重。如果我要考到好的学校,必须学好它。看着班上很多同学其他科目不如我,为啥这门课偏偏比我强呢?初二的暑假,我独自一人跑到城里钻进新华书店找到了一本心仪的课外习题书,当做“武功秘笈”来练习。每天翻看《化学》书,做题目,不懂就跑到班里《化学》最优秀的同学家里求解疑。我从看到《化学》就头疼,慢慢学会了解答一道道的简单题,成绩也一步步地上升,心中的喜悦之情不言而喻。在得到正面强化后,我慢慢喜欢上《化学》,在一路升级解答疑难问题,成为全校《化学》标杆!
这是我学习《化学》的成功经验呀,为何不迁移到目前困难的“写作”中呢?
我经历过3次主题营的日更,虽然写得很费心很辛苦,但是,都能顺利通过;而且在主题营打卡过程,一次比一次对“写作”这个事情自我感觉良好。这3次经历已经可以替代“我不会写”的内疚和后悔,突然感觉写文也没有那么难了!
昨天的更文不管好差,我第一次勇敢地不是因为完成任务而发出到读书营、打卡群,得到了很多老铁的正面反馈,燕妮说“我会拿出小鞭子的”、林中漫步说“以后文章写了发给我点评”、桀骜不驯说“一点点跳出舒适圈,痛苦也要坚持,涅槃才能凤凰”,还有思源、Sara的加油打气,这些就如同当初学习《化学》中遇到困惑得到了同学支持一样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在3次主题营的日更打卡经验其实已经保留在我的生命里了,也可以替代“不想写”的经验,只是需要更强的强化吧,形成新习惯!
老铁们来督促我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