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18期“奖”专题活动。
电子游戏在诞生之初,便遭到无数人的谩骂和抵制。然而,它们却没有因为这些谩骂和抵制而停止甚至消失,反而以极快的速度占领市场,成为了现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的手机时代,有谁敢说自己从没玩过任何一款电子游戏?
看着沉迷于电子游戏中的孩童们,家长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把玩游戏的精力用在学习上,你的成绩不会这么差”。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对游戏那么痴迷,而对学习却无动于衷?其实,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奖励机制,这些奖励可以让游戏玩家有一种满足感。
电脑刚刚普及之时,网吧刚刚兴起的时候,听到谈论最多的就是“我一个人打七个冷酷”“不用花钱,就可以无限复制小汽车”“我赚了好几千多万了,快一个亿了”等等等等。以至于在网上流行了一个段子,“在红警中,我是战无不胜的将军;在帝国时代中,我是统一全球的无上帝王;在大富翁中,我身价数亿的大富豪;在现实中,我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小职员。”
通关的奖励,极大地满足了玩家的欲望,从而也勾起了他们更多的欲望。而学习中,好像除了痛苦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什么。即使成绩好一点,得到几个表扬,甚至一点勾不起任何欲望的小礼物之外,什么也没有。如果成绩差了,得到的却是铺天盖地的批评。两相比较,学习的热情自然越来越低。
因为行业的不景气,不得不选择转行。去年转到了托管行业,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孩子。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在学习上摆烂学生。但是,到了期末考试,都有了很大的转变。这其中最大的功劳要归功于“奖励”。首先,明白孩子们需要什么。然后告诉他们,写作业不拖拉,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考试成绩进步了,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自己做完作业后,还主动帮助同学检查作业的,又会得到什么奖励(当然,这种检查只是粗略的检查,看看被检查的同学有没有漏题)。
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是为了得到心仪的奖品而学。而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成绩提升了以后,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变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变了,周围的同学对自己态度也变了。这时候,他收获到了“成功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又代替了最初的学习目的——为奖品而学。因此,当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时,不妨用他心仪的奖品引导一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这个道理对我们成年人也一样。当你不想加班时,如果领导告诉你,加一次班可以得到几百块钱的奖励时,你的干劲是不是就上来了?
奖励,说到底就是勾起人心底的渴望,然而让他为了这份渴望而努力。如果“奖励”用得好,孩子又会沉迷在电子游戏中而不去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