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何蕊老师有两、三年了,年青的何老师快速地成长,让我刮目相待;普利辉老师是在前几天参加新网师线下成长工作坊结识的,普老师作为新网师榜样学员做分享,听到普老师一路读写取得的成就,自己出了一部著作《一线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让我肃然起敬。
正好,何老师在公众号里发布了组建共同体的通知,我第一时间报了名。何老师、普老师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光,我要追光而行。
回顾四年来的读写经历,有兴奋、有喜悦、有煎熬、更多的是迷茫。我喜爱阅读,买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来阅读,沉浸其中,忘乎所以。一开始,我的阅读没有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泛泛而读,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书,都拿来读。学习朱自清的《春》,就找来朱自清的散文阅读。学到《一滴水流过丽江》,很喜欢阿来具有诗意的文字,就找来阿来的著作阅读。还有汪曾琪、巴德、扎西拉姆多多、余华、木心、周国平等等,就这样读了一年,文学素养有了提高,但对于语文教学益处不大。
我就从文学阅读转向了教育专业阅读。阅读了余映潮、肖培东、孙绍振、陶行知、王荣生、李镇西、王维审等名师著作。这里有提升语文教学的书籍,也有学习写教学随笔的书籍,就这样一个人读着、研着、练习写着。一个人行走是孤独的,总感觉自己漂浮在大海上,看不到方向,找不到目标,就如没遇到安妮.沙莉文的海伦.凯勒,就这样我坚持了四年,写的最多的是教育随笔和文本分析,总觉得自己的文字幼稚,立意深度不够,怯于发表。
这次加入何老师、普老师举办的读写共同体活动,我加入成长团队,是因为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
我的远方在哪?通过这21天的学习,在何老师、普老师的带领下,我要突破写作的瓶颈期,有敢于把文章拿出来发表的勇气。在读写的过程中,也希望对语文文本的解读有所新的领悟。这21天是注定是头脑风暴的21天,我已做好迎接的准备。
这21天我向着光而去,追着光而行,望最终能成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