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不吼不叫,做智慧班主任》这本书,收获颇丰,感动满满,许老师呈现给我们的是与众不同的教育生活啊!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是是学校最苦的岗位。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
而在许老师的文章中,我认识到一个好的集体,没有班主任的辛勤工作,没有科任教师的合作,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班主任就是再有本事,也难以发挥作用。
看到书中第一辑《学生内心需读懂》时,我逐渐意识到,我不懂孩子的内心,只是假大空的提尊重每个学生,可在具体施行过程中,总喜欢独断专行,为此,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提醒自己,真正的在用心和学生进行交流,要多多尊重学生。
犹记得那天下午放学,我正在办公室检查学生作业,学生跑过来告诉我,说今天打扫卫生的学生没有打扫卫生,而他人已经走了,怎么办呢?
如果按照以前的脾气,肯定会说那你们去把教室扫一下不就可以了,这还用来找老师解决?
本来是有理有据地来给我说的,结果被我一句话挡回去了。
现在细细回想起来,觉得自己的说话方式根本没有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而且是主动地拉开了和学生的距离。
可如今,我不能这样说,如果明天再打扫,既影响学生交作业,又耽误学生早读。
思索片刻,给等着我的学生说了个建议,要不今天我们一起去打扫教室,怎么样?
你看,虽然两次都是同一个目的,但是说的语气不一样,而且给学生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样的。
学生听了我的建议,犹豫了一下,互相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好,今天老师竟然和我们一起打扫卫生,我们听您分配任务。”
就这样,我们一起回到教室,各自忙活起来了,半个小时以后,一个干净、整齐的教室展现在我们面前。
当锁门时,我班学生说:“老师,如果以后再有学生忘记值日,我们一定会负责把教室打扫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试想:以后学生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还会再管吗?
或者一句“凭什么”,又该让我如何接答呢?甚至以后可能看到当做看不到的默默离校。
在许老师的书中,也遇到了打扫卫生的难题,这个学生不愿意打扫厕所,且有些消极怠工。
许老师并没有批评这名学生,而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做了一系列的工作,直到新学期开学,在重新分配卫生任务时,这名学生竟然主动地要求继续打扫厕所。
这就是感化的力量,这也是尊重的力量,这还是行动的力量。
教育的智慧,不在于你吼的声有多大,你喊的口号有多亮,更在于你的心扎在教育这片沃土里,以春风化细雨之力润泽每个学生的内心。
爱也不是大声喊出来,而是内化在你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