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2079)
开学已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内一位陈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明明是班级二十号的学生,却不按时完成作业,还存在抄袭作业的行为;明明有基础,却课堂不能长时间精力学习,经常做小动作;明明记忆能力比较强,做题却是洒汤洒水的,成绩也一直下滑。
当我把这个问题和班主任交流的时候,才知道陈同学颇具天分,初一年级入学时是班里的7号,后来因为缺乏学习动力,成绩越来越差,学号也是越来越靠后了。
在初三的最后阶段,怎样启动陈学生自身的“发动机”,让他一鼓作气,永往直前,占领成绩的制高点呢?
一、唤醒孩子改变现状的信心
陈同学是独生子,母亲是某高中学校的化学老师,父亲是某国企的负责人,家庭收入稳定,经济基础相对宽裕。更为有意思的是诸多姊妹中他是唯一的一位男孩,姥姥疼,奶奶爱,姑姑宠,姨妈袒。所以只要是他一挨父母的批评,顿时宠溺声音四起,最后总是不了了之,时间长了,自然也就养成了听不进逆耳之音的习惯,一切都随心所欲。
陈同学纯粹是发展着“放养式”生长模式。
放养式教育,本身是可行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成长,让孩子从小多接触自然,社会,有利于拓宽孩子得知识面,也有利于发展孩子多方面潜能。
但陈家长因为宠溺放任孩子自由成长,让孩子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学习上也是如此,陈同学想干嘛就干嘛。在没有家长的鞭策、也没有家长适时引导的教育环境下,孩子学习没有压力,很难明确自己的目标,没有目标,当然也就没有实现目标的动力。
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个长远目标,在我们的建议下,家长带陈同学去正规的心理机构接受心理干预,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当事心理专家对他进行浅度催眠,让他想象十年后的自己的样子,后来陈告诉我们,他看到十年后在自己大学阶梯教室讲课的样子。他说他想当一名大学老师。
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陈同学在那段时间里,他无论是上课,还是作业,积极性都明显的提高了。用陈同学的话说,感觉自己像大梦初醒的一样,在混沌之中找到了自己。
二、用关爱的态度激励孩子
但好景不长,三分钟的热度之后,陈同学又回到了原点,又恢复放弃追求和放纵自我的状态之中。家长也是无济计于施,干着急。
其实,陈同学能积极的配合家长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有求助的愿望并努力行动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对于陈来说,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有寻求进步的欲望。但明显的是毅力不够,进步的信心不足,此时教师适时的鼓励与适度的赞美,才是激发他产生学习动力的关键。
“陈同学,你的书法写的挺漂亮的,语文课的课前一背板书你来写,好不好?”“好的,老师,保证完成任务”。
“陈同学,这周该咱们班级升旗了,你来担任主持人可以吗?”“老师,我能行吗”,“没问题,你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来找我”
“陈同学,这次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想当精彩啊”,“真的,老师,太好了”。“作文课的时候在班里读读,好吗?”“好的,老师,我一定认真读好”。
“陈同学,王同学这几天没上学,落下的功课,你帮他补补吧”“老师,最近我感觉上课听课还是蛮不错的,我应该可以给他讲清楚”“没问题,如果你有讲不清楚的,你可以问老师或者同学,问清楚了再讲给王同学听,好吗?”“好的,老师”。
……………
果不其然,陈同学干劲十足,学习成绩也取得的了较大的进步。
三、发展学生主动求助意识
作为老师,非常渴望能永久性的给予学生以帮助,但我也明白,单靠老师的每日每时提携,效果是一时的,学生作为发展之主体,自身的主动求助意识,才是真正解决问题,改变现状的根本。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小先生制”,所谓“小先生制”,就是让学生教学生。以小孩子做教师,让识字的小孩教授不识字的小孩或成人。小先生在教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持续发展个体的主动求助意识,在求助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进而完成教的任务的。
魏书生老师也曾经说过,二十年前的老师可以完全把课堂交给同学。这一篇课文由谁谁来讲,那一篇文章由谁谁来讲,有不会的问题,先讨论,讨论明白了再讲。整个课堂,老师什么也不说,也不做,就看学生怎么在课堂折腾。这一教学方法曾成为风靡一时的模板教学,正是看中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以及主动求助意识。
为了引导帮助陈同学发展主动求助意识,真正达到自助提升的目标,在小组学习中,让学生轮流
同学当小先生,主要负责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活动,以及总结讨论结果,还有当同学们讨论没有结果的时候,要负责做陈述性的结论。
后来陈同学给我说,老师,轮到我当小先生的时候,我要比平时多下点功夫,从生字的读音,词语的解释,到文章的分析,我都要提前一一打通,遇到不懂得和小组同学讨论,再有不懂得我就得多请教老师,不然,我就是不负责任啊,多丢人!
如今,陈同学已然进入高等学府继续自己的学业。前几天学校放假,陈同学放下行李就跑到学校来看望我,言谈之中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更令我欣慰的是陈同学浑身上下散发的青春朝气,这是一生的精神财富。
面对学生的种种问题,我们仅有帮助意愿和担忧是不够的,如果在客观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用尊重的态度,唤醒学生改变现状的信心,用赞美的行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用小先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主动自助意识。愿我们的教育在播种希望的田野里花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