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父母更多是个性教育,老师会有选拔人才的立场,父母是对基本行为规范进行培。,老师关注当下学业,父母应更关注孩子持续的品德素养发展,老师和孩子的情感互动要求低,但父母和孩子的情感互动要求高。然而一上学很多妈妈就不见了,多了很多老师,这对孩子来说太悲惨,不利于成长。
父母想对孩子保持影响力,第一要保持亲子关系的和谐与紧张。孩子愿意听话,不是父母讲的都有道理,而是因为关系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
孩子遇事首先要用同理心来理解孩子的感受,和孩子在同一战线,而不是成为彼此的对手。
孩子不开心,愿意和有同理心的父母倾诉和寻求情感的支持。
第二,家长建议孩子不断的寻求帮助,父母只会说正确的废话,例如上课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等孩子觉得毫无用处,就养成了左耳听右耳出的习惯。父母要提醒自己提出的建议要有可效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学习型父母是时代需要。
要做真实的父母,表扬和惩罚都需要,但不要虚伪的表扬,不要过多的惩罚,不要带有功利性目的的表扬。比方你为了鼓励孩子画画,说他是画画天才,以后等发现别人都不怎么认为的时候,就不能承受了。
父母不必总是温和,也可以有生气的时候告诉孩子自己为什么生气。一个愤怒却不吼叫的眼神也是可以杀人的。
表达情绪需要坚守三不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损害公共物品。
倡导做真实的父母,在虚假的世界里很难培养出想要改变生活的人才。
学校偏向集体化的教育,家庭偏重个性化的教育。
如果家里有老人建议,责权利一致,也就是交出抚养权,就等于交出教育权。
我们寄希望于贵人帮助孩子,其实最靠谱的做法是父母自己成为孩子的贵人,给予孩子持续的肯定和鼓励。
人其实没有优点和缺点,只有特点,特点在父母欣赏的领域中就成了优点,发生在父母不欣赏的领域中就成了缺点,所以父母要改变自己,承认自己的认知,把孩子优缺点都看成特点,持续欣赏孩子,会让奇迹发生。
那你用欣赏的语境就是优点,让你用不欣赏的语境时就是缺点。
盯着并且想改变着孩子的缺点,容易把优点也改没了,失去了他的这个特点,导致孩子迷茫和不自信。
只有看到孩子的特点,才能真心欣赏不带成见地去观察孩子,保持疼同理心。在孩子的立场看世界。
要给孩子贴正面标签需要注意,首先这个标签是贴在过程中的,而不是贴在结果,因为结果很难复制。
如果看到孩子某件事做得很好很高兴想表扬他,那么只要表达自己的情绪就好了。
第2个要点就是对可复制的正确行为进行肯定。贴正面标签传递给孩子。父母看到了孩子的正确行为,努力和进步。
正面标签的操作法:
1,转化句式:先讲问题,但是后面跟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