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素系列——维生素B6

维生素B₆包括吡哆醇(PN)、吡哆醛(PL)和吡哆胺(PM),是吡啶衍生物,其活化形式是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两者可相互转变,是水溶性维生素。

吸收与代谢

一般而言,人体肠道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B₆,但合成量很少,更多的是从食物中摄取。

不同形式的维生素B₆大部分都能通过被动扩散形式在空肠和回肠被吸收,被吸收的维生素B₆代谢物在肠粘膜和血中与蛋白质结合。维生素B6的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

体内分布

血液中维生素B₆的主要形式是磷酸吡哆醛(PLP),而PLP主要与蛋白质(主要为血浆中白蛋白和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其中大部分是经肝脏黄素蛋白酶代谢后释放入血,少量为游离吡哆醇。

肝脏、脑、肾、脾和肌肉中含量最高,体内维生素B₆的80%~90%以PLP形式与糖原磷酸化酶结合储存在肝脏。

生理作用

1.以其活性形式PLP参与100多种酶促反应

参与神经递质、糖原、神经鞘磷脂、血红素、类固醇、核酸(DNA)、所有氨基酸代谢。

2.增强免疫功能

通过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研究,维生素B₆的营养状况对免疫反应有不同的影响。给老年人补充足够的维生素B₆,有利于淋巴细胞的增殖。

近来研究提示,PLP可能通过参与一碳单位代谢而影响到免疫功能,维生素B缺乏将会损害DNA的合成,这个过程对维持适宜的免疫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3.参与甲基化,具有增加生物转化及排毒功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功能

含硫氨基酸(如甲硫氨酸)是提供甲基的重要氨基酸,若无维生素B₆存在,它们的代谢会出现障碍,很多的碳化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可影响生物转化第二阶段的甲基化过程正常进行;也可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或巨幼红细胞贫血等病症。

缺乏表现

维生素B₆缺乏的典型临床症状是一种脂溢性皮炎,小细胞性贫血,癫痫样惊厥,以及忧郁和精神错乱。小细胞性贫血反应了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降低。维生素B₆摄入不足还会损害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机制。

另外,维生素B₆缺乏可增加人体对雌激素、雄激素、皮质激素和维生素D作用的敏感性,与乳腺、前列腺和子宫的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发展有关。

人类未发现原发性维生素B6₆缺乏的典型病例。抗结核药异烟肼能与磷酸吡哆醛的醛基结合,使其失去辅酶作用,所以在服用异烟肼时,应补充维生素B₆。

食物来源

维生素B₆的食物来源很广泛,动植物性食物中均含有,通常肉类、全谷类产品(特别是小麦)、蔬菜和坚果类中最高。

大多数维生素B6的生物利用率相对较低。因为植物性食物中,例如土豆、菠菜、蚕豆以及其他豆类,这种维生素的形式通常比动物组织中更复杂,所以动物性来源的食物中维生素B6的生物利用率优于植物性来源的食物。且动物组织中维生素B6的主要存在形式是PLP和PMP,较易吸收。植物来源的食物主要是PN形式,有时以葡萄糖糖苷(PN-G)的形式存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维生素B6是一组含氮化合物,主要以天然形式存在,包括吡哆醛、吡哆醇、吡哆胺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性质相似均具有维生素...
    营养科普阅读 7,269评论 0 0
  • 1.结构与理化性质 维生素B6是一类含氮化合物,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三种物质形式,以磷酸盐的形式广泛分布于动...
    萝卜陶陶阅读 8,048评论 0 6
  • 维生素B₂又名核黄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当机体消耗过多维生素B₂后,尿液会呈现黄色,这是因为作为辅酶,当黄素腺...
    十一营养师阅读 4,485评论 0 1
  • 维生素B₁是由一个含氨基的嘧啶环和一个含硫的噻唑环组成的化合物。 维生素B₁因其分子中含有硫和胺,又称硫胺素,也称...
    十一营养师阅读 5,442评论 0 4
  • 维生素B6易溶于水,对酸相当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易破坏,在中性溶液中易被光破坏,对氧较稳定。 维生素B6生理功能:不...
    拉笨笨阅读 3,61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