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述而第七㉑-㉒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我们很多人都听说过,我们要体会其中深刻的含义,这句话看似很简单,但是它能流传至今是有它的道理和原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指的是众人。不光是三人、四人、五人,哪怕是两个人,只要和他人在一起共行的时候,这个行有共同经历,共同做事情就称为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优点,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比如说我们和自己的亲朋,和自己的好友,和自己的同事,哪怕和孩子在一起,我们看看别人身上是否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比如说一个小孩子他很快乐,他放下比较快,前一刻可能正在哭,后一刻看到了一个好吃的,看到了一个好玩的,他马上就可以转为快乐的笑容,所以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当我们有这样的思维,你会发现身边所有的人身上的某一个优点,某一个长处,都可以让我们去学习。他身上的缺点,也可以让我们去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身上好的地方,他身上的优点,我们要去跟从去学习,他身上不好的地方,我们要引以为戒要改之。所以说我们看到任何一个人,无论是他的优点还是他的缺点,都可以让我们来学习。

我们说看到这个人的脾气很坏,这个时候他就是我们的老师了,他的脾气这么暴躁,不经意间可能就伤害到了我,我就知道了,这样的脾气会伤害到他人,所以我要改掉。这一点,他教会了我,我不再会把脾气发给别人。我看到了这个人温和,这个人很幽默,原来温和和幽默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可以让人变得很轻松,我就知道了,他身上的优点就是我的老师是值得我学习的。

我们看这句话的重点在一个“择”字上,我们要懂得选择,首先我们要择师,我们要选择一个老师,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名师出高徒,所以说我们都想要选择一个好的老师,选择一个名师,这个时候我才可以学到好的技能,才可以学到好的知识,才可以学到好的文化。

这是我们每个人经常会有的想法,也是大家的认知,对不对呢?当然对,但是还有更重要的,没有选择到好的老师之前,我们就不要去学习了吗?所以我们要懂得择善为师,只要是别人身上的善,只要是别人身上的好处,我们都可以去学习。我们依的可能不是某一个人,我们依的是他身上的优点,我们依的是他所讲的法,故而我们经常讲依法不依人。

我们即使选择一个名师,在选择什么呢,在选择这个老师讲的道是否正确,讲的道是否合乎善,讲的是否是利他的,是否是对他人有帮助的,所以说即使我们是在择名师,也是在择这位老师身上的优点,也在择他讲的道,他讲的法,所以当我们把老师这个概念破掉的时候,万物皆可为我老师,所有的事情我都可以拿来学习。

举个例子我们观察自然的规律,可以为我们的老师。《鬼谷子》当中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我们观察了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我们的老师了,自然春夏秋冬的变化是我们的老师。《道德经》老子观察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你看水就是我们的老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夫子站在河流上感叹,所有消失的东西昼夜是不停的,那这一刻水又成了孔子的老师。所以万事万物都可成为我们的老师,只要我们懂得去观察,我们懂得去择,所以懂得择是一种智慧,是我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当我们懂得选择的时候,观察身边的人,无论他善还是不善,无论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方向。

我们观察身边发生的某件事情,从中总结的规律,它就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说我总结了一个好的规律,可以让我们做事情更加游刃有余,我们总结了一个不好的规律,总结了一个失败的规律,这个可以让我们自己引以为戒,下次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所以当我们有了这种智慧,懂得去选择的时候,万事万物皆可为师。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进入一个自主学习的状态,进入一个随时可以体悟的状态,而不局限于某一个人为师,某一个法为师,某一件事情为师,某一种现象为师,所有的人都可以是老师,所有的现象都可以是老师,所有的规律、所有的道都可以是老师。

孔夫子讲这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实这句话在讲什么呢?要破相的,要破掉老师的相,这个时候万事万物皆可为师。在己而不在师,在己而不在他,在己而不在物。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学得好不好,修得好不好,其实不在于老师,在于自己。

一个人观察事物的规律,一个人在社会上是否优秀,不在外界的环境,不在它物,不在于他人,而在于自己。即使是再优秀的老师,也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优秀,老师教的是一样的,可是每个人体会的不同。这个世界提供给我们的外在的环境是一样的,发展的机会是一样的,我们能做成什么样子,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是否快乐,是否自由,是否优秀取决于自己。

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一切都是在己,而不在他。很多人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我找到一个好的老师,我一定可以变得优秀,不一定的。只能说,我们选择了一个好的老师,他可以给我们更多正确的方法,可以给我们更好的价值观,可以言传身教,指点我们去修行,带动我们去修行,但是修得如何,还要在己而不在他。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天赋予给我的德行,天赋予给我的品德,桓魋他能拿我怎么样呢?这段话是有历史背景的,桓魋是宋国的司马,手里掌着兵权,并且桓魋当时的桓氏家族,在宋国是非常有权势的,兄弟五人都是在朝为官。桓魋的长兄,当时在宋国叫做左师,是统领军队的,也就是手里掌军权,而桓魋手里掌兵权。并且桓魋深受当时宋国的国君,宋景公的宠爱。桓氏家族的老三,司马牛是孔夫子的弟子,并且也有自己的封邑,就是封地。桓氏的老四、老五,在桓魋手下做事情,因为桓魋受宋景公的宠爱,所以说在当时的宋国,桓氏家族非常的辉煌,是桓氏家族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候孔夫子来到了宋国,因为孔夫子他自己出生在鲁国,但是他的祖籍在宋国,并且孔子和宋景公是同宗同族。孔子来到了宋国,宋景公是有意于让孔子留在宋国从政的。宋景公听说孔子来到了宋国,就要出城去迎接孔子,这个时候桓魋自然是不同意的,就劝服宋景公说,孔子在鲁国做大司寇,代理国相,毅然辞官离开,说明这个人的野心太大了,并且孔子去了卫国,住了五年之久,卫灵公为何不用,是因为卫灵公早已经看穿了孔子的真面目,所以说到了我们宋国千万不能用孔子。

这个时候宋景公又说,孔子是一个圣人,并且他身边的弟子很多,文人、武将都很多,都是圣贤之人,很有才华。如果我们能用孔子和他的弟子,外能安邦内能定国,我们就不受那些大国的欺凌,多好。这个时候桓魋又说了,绝对不行,就是因为他有那么多的弟子,如果他一旦在我们宋国,将来他要起反意,谁能阻止得了。这个人的野心太大了,如果你要用孔子,这是引狼入室。宋景公听完这些话迫于无奈,并且也有顾虑,桓魋没等宋景公同意,带人想来杀害孔子,这个时候孔子的弟子们就说,老师我们快走,他要来加害我们的。孔子这个时候正在宋国的边境,在一棵大树下给弟子们讲周礼,在演习演练周礼,在这样的情况下,孔子说了这句话,天赋予给我的德性,他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

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夫子的自信,他对于什么的自信,他对于德的自信,我们说德是自己修来的,这里孔夫子却说,天给我的德行,他能奈我何?在孔夫子十四年周游列国之中,像这样危险的事情很多,但是每次孔夫子都毫无惧色,从不惧怕,就是因为内心这种自信和担当,这种自信是对德这件事情的自信。

我们来体会一下这个字有多重要,当我们学习了一段时间圣贤的文化,当我们修身一段时间以后,看看我们对德这个字会不会生起信心,当我们遇到不顺、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对德是坚信的,它就会发生作用。我不担心我的未来会不好,我不担心我的道不能传承下去,我不担心我讲的道没有人听,因为我坚信德是可以给我带来一切的,是会相匹配的。会随着我们自己内在不停地修德,让自己合于道的时候,我们对德就会越坚信,因为德本来就是合于道的,合天道的事情不可逆转,而不合天道的事情必然要倾覆的。

很多人没有学习圣贤的文化,或者说我们自己在没有学习之前,对德这个字是不相信的,我们只相信拥有军队,拥有团队,拥有财富,拥有人脉,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让自己过得富足。可是随着我们向内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仁德之后,我们不再依靠外在的所有的外力,我们依靠的是自己内在的德行,我们对德这个字越是坚信的时候,越是笃信的时候,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毫无惧色,毫不退缩。不会因为当下的困难而停止,不会因为当下的挫折而退缩,这就是对德这个字的坚信。

所以我们要来思考了,我们学习了圣贤文化这么久,现在对德字到底有多少信心,如果我们的信心像孔夫子一样,面对生命危险的时候,依然淡定自若,依然相信上天赋予给我的德性,没有人可以奈何我。我们自己是合于道的,所以这份自信、担当、从容和无惧是一个修行人该有的样子,他源于对于德、对于道的坚信。

讲完这句话以后,孔夫子和他的弟子们离开了宋国。孔夫子为什么会讲这句话,第一,是对德这件事情的笃信。第二,讲这句话是稳定弟子们的心念。但是讲完这句话不代表他不走。包括我们也是一样的,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不代表不离开,不代表不懂得避,可是我们心中依然是坚信德这件事情的,即使是离开这里,也是从容不迫,毫无畏惧的,所以这个心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们再来说桓魋,桓魋整个在这件事情当中是没有德的,不光在这件事情当中,在整个他的生命旅程当中也是缺少德字的。我们再讲讲桓魋的结果,他的结果并不好,后来的时候他恃宠而骄,变得越来越骄纵,甚至想要造反谋权的。

一个人的欲望是永不满足的,宋景公不停地对他的娇惯和骄纵,反而让他的贪欲变得越来越大。后来他是想要造反的,被宋景公觉察到了,所以宋景公想要去把他抓起来,这个时候桓魋就知道了这件事情,他就想先下手为强。

后来被宋景公派去的军队把桓魋打败,这个时候桓魋匆忙之下开始逃离了宋国。并且,桓魋的哥哥也离开了宋国,去了鲁国。桓魋的几个弟弟都是开始四处逃散,所以本来一个宋国非常有权势的家族,由于桓魋一个人的造反,最后没有成功,导致整个家族的没落,我们听到过一个成语叫殃及池鱼,就是来自于这段故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2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9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8评论 3 4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73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2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5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60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02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3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7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