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完了厚厚的《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
《管理学(第13版)》是由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1月5日出版的工商管理经典译丛教材。该教材共分为6篇18章,由工作场所的管理者、决策、管理外部环境和组织文化、全球环境下的管理、管理多样性、管理社会责任和道德、管理变革和创新、计划工作活动、战略管理、基本的组织结构设计、适应性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等组成。
《组织行为学》作者斯蒂芬·罗宾斯和蒂莫西·贾奇。本书是经典著作,被视为组织行为学用书的权威标准。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我国以来,深受国内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好评,成为备受欢迎的组织行为学教学用书。在第18版中,作者延续了一贯的写作风格——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并进行了全面彻底的修订,通过引用新发表的学习研究成果,在保证可读性和趣味性的同时继续保持科学性和严谨性。主要更新包括:每章引入新的开篇案例,介绍当前的商业趋势和前沿事件;增加就业、组织公平、情绪劳动、工作投入、工作再设计、创建学习型组织、激发创新文化等新内容,反映当前乃至未来组织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本书非常适合高校本科生、研究生、MBA学员及相关专业学位人员学习使用,还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在职学习和培训用书。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学:
1.组织。定义为安排和涉及员工的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是组织内正式的工作安排,因此,组织的目的如下:
将需要完成的工作分配给具体的工作岗位与部门。
将工作与责任分配给相关的各个工作岗位。
协调多种多样的工作任务。
组合各项工作以形成工作部门。
建立个体、群体和部门之间的关系。
建立正式的指挥链。
分配与配置组织资源。
组织行为学,就是对工作中的人的行为进行研究,聚焦于两个领域:一是组织行为学考察个体行为,诸如态度、人格、认知、学习和动机等;一是组织行为学关注群体行为,包括规范、角色、团队建设、领导力和冲突等。
2.战略管理与目标管理
战略管理:是指最高管理者为促进组织目标实现,在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机会后制定并执行的方案。什么是一个组织的战略?战略是关于组织将如何经营、如何在竞争中获得成功以及如何吸引和满足顾客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方案。
为什么战略管理如此重要?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在组织取得卓越的绩效表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战略计划与绩效之间大体上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第二是因为任何类型和规模的组织的管理者都面临着不断变换的局面,他们运用战略管理过程来考察相关的因素并决定采取的措施,从而应对不确定性。第三个原因是组织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组织的各个部分都应该齐心协力以达成目标,而战略管理有助于达成这个局面。
目标管理:是一种由下级和上级共同确定的具体绩效目标,定期审查目标实现情况,并根据进展情况分配奖励系统。目标管理不是用目标来控制,而是依据目标来激励。它的吸引力在于它强调将总体目标转化为组织单元和个人成员的具体目标。
3.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是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第二,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组织对待员工的方式会对组织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4.群体与群体发展
群体,是为了实现某个(些)具体目标而组合到一起的两个或更多相互依赖、彼此互动的个体。群体可以是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正式群体是由组织结构所确定的工作群体,它以实现组织目标为目的,具有明确的分工和特定的工作任务。非正式群体是一种社会性群体,既没有正式结构也没有组织指定,在工作场所中自然而然产生,往往基于友好和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交需求。
群体属性之角色:所有的群体成员都是演员,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一个角色,它是指人们在某个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角色有角色认知、角色期望、角色冲突等属性,成功团队会根据成员的技能和特长来安排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时一个成员可能会扮演多重角色,相互之间实现良好的配合。
5.组织文化与变革
文化界定了“游戏规则”:第一,它起着决定边界的作用;第二,它表达了组织成员的一种身份感;第三,它促使组织成员认同和致力于比个体利益更高层次的事物;第四,它增加了社会系统的稳定性;第五,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控制机制,能够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与行为。
组织文化指的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一套能够将本组织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的意义体系,包括价值观、信念和假设。事实上,一个组织的文化是由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特性构成的,这往往使得文化变革难以推行。承认组织文化难以改变并不意味着它们不能改变,文化变革的基本条件如下:
通过管理者的行为奠定基调,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应该成为积极的榜样。
创造新的故事、符号和仪式以替代当前的故事、符号和仪式。
选拔、提升和支持接受了新价值观的员工。
重新设计社会化过程以匹配新的价值观。
为促进员工接受新的价值观体系,改变奖励制度。
用明文规定的期望取代不成文的规定。
通过转岗、轮岗以及/或者终止工作来重塑现有的亚文化。
通过员工参与和创造高度信任的环境来努力达成共识。
二、领导与管理艺术
1. 理解沟通。有效沟通是任何想要成为有效管理者的人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沟通,是意思的传递和理解。如果没有表达出信息与想法就不可能发生沟通,更重要的是为了沟通必须被准确地传达和理解。
沟通的功能与模型
沟通有五种功能:控制、反馈、情绪表达、说服和信息交换。
成为更好的沟通者。需要一直找机会改善自己的沟通技能:磨砺游说的技能,磨砺演讲的技能,磨砺写作的技能,等等。
人格对管理的意义
人格,是指个体的情感模式、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独特组合,这些模式通常会影响一个人应对各种状况以及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判定个体在以下四个维度中表现出哪种倾向:外向型与内向型、感觉型与直觉型、思维型与情感型、判断型与知觉型。
大五人格模型:外倾性,随和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
情绪对管理的意义
情绪,是对某人或某事的强烈感觉。情绪是有具体对象的;也就是说,情绪是对某一对象做出的反应。
情绪研究的其中一个领域为人格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见解,这一领域就是情绪智力,它包括五个维度:
自我感受:感受自身情绪的能力。
自我管理:管理自身情绪和冲动的能力。
自我激励: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坚持不懈的能力。
感同身受: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
社交技能: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
动机对管理的意义
动机,是引发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力量和念头,体现了一种过程,涉及个体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的强度、方向和坚持性。这一定义包括了三个关键要素:努力、方向和坚持性。努力是强度、驱动力和活力的一种衡量。
2. 情感、情绪与心境
情感是所有感觉的统称,包括情绪和心境两部分。
情绪是一种强烈的、离散的、短暂的情感体验。愤怒、轻蔑、热情、羡慕、害怕、挫折、失望、困窘、厌恶、快乐、憎恨、希望、嫉妒、欢快、热爱、骄傲、惊奇、悲伤,等。
有一种情绪叫道德情绪。这种情绪有道德意义,包括对他人痛苦的同情,对自己不道德行为的内疚,以及对不道德的人的蔑视等。情绪的基本分类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表达的快乐的评价或情感,消极情绪正好相反。
有一种文化叫道德文化。道德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起来,它反映了组织真实的价值观,并且影响着组织成员的道德决策。研究表明,道德文化支持明确的道德标准。
心境是一种比情绪更持久、更弱、并且通常不会因为某个具体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情感。
3. 人格与主动性人格
人们的心境和情绪往往具有某些人的人格特质成分。人格中的主动性人格者不同于那些对情况作出被动反应的人,他会具有主动识别机会,主动采取行动和坚持不懈,知道出现有意义的变化。主动型人格者平均得分越高,团队的创新水平就越高。他们更容易和团队里的其他成员交换信息,进而建立信任关系。
4.管理组织变革的方法
勒温的三步模型
科勒的八步模型
组织发展是致力于提升组织效力和员工的主观幸福感的各种变革方法的集合。组织发展方法重视员工和组织的成长、合作和参与过程以及探索精神。当代的组织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后现代哲学,强调人们看待和理解其工作环境的主观方式。变革型推动者可能会在组织发展中发挥其领导作用,但他们非常重视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