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意看见它
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拒绝被爱成为一种习惯的人
“如果我不能确定爱的持久性,我宁愿不要。我的内心就是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如果我接受了你这次的爱,我依赖你了,怎么办?你说拿走就拿走,说不爱我就不爱我了,我该怎么活下去呢?”
就像一个乞丐一样,对他最大的惩罚不是贫穷,而是给了他一个月的暴富。不过,你是一个比较明智的乞丐,你很懂得克制,绝不会去享受这一个月的暴富,除非有人能向你保证财富是永远的。但是,其实别人向你保证了你也不会信。因为,他怎么保证的了?
贫穷是一种习惯,在这种习惯里,人会感受到安全。不被爱也是一种习惯,在这种习惯里,人会感受到安全。
(不管是物质上的贫穷还是感情里的贫穷,都是因长期匮乏而滋生的一种对匮乏的习惯,当获得的时候反而觉得失去了安全感。)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太阳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
这种内心的想法一经写下来就觉出了荒谬,可它在心里、潜意识里的时候却像信仰一般的指导着你的行为。
这种信念形成的原因是?
习惯来自经验。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体验到的就是不被爱,那么不值得被爱的感受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在跟爸爸妈妈的互动中,很多孩子从小就不被关注,不被重视,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接纳,不被支持,不被认可。在爸爸妈妈无数次的催眠和眼神里都大写了一句话:“我是不值得被爱的。”
在爸爸妈妈的世界里,比孩子 重要的东西有很多,可能是工作更重要,可能是另一个孩子更重要,可能是他们理想中的孩子更重要,是他们自己的情绪更重要,是亲人的安危更重要
怎么破?
1.觉察,觉察是什么信念在限制着你?觉察到后就写下来,只有写下来才能形成破解的思路,光停留在脑海中的作用是不明显的。
2.把孩子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现实世界而非理想中的人,关注他的感受,重视他、尊重他,理解他,接纳他,支持认可他。多询问,倾听,少表达、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