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开启新的一个学期了,每到这个时候,一个无法避开的话题就是孩子们的假期作业,各级各类的领导们千叮咛万嘱咐:孩子们的假期作业,一定要采取柔性处理,如果有些孩子没有完成,可以适当延长上交作业的时间,实在不能完成的也不要再催交了,最重要的是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安全,千万不要引发舆情。
最近几年来,每到开学,这样的叮嘱就会如期而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的假期作业变成了一个可怕的猛兽,似乎一言不合就会伤害孩子,又像是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一个不小心就会炸伤孩子,大人们投鼠忌器,只能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们脆弱的心灵。这样的呵护真叫人哭笑不得。
为什么假期作业变成了烫手的山芋?不布置吧,老师、家长都不能放心;布置了不交吧,好像又违背了布置作业的本意;非交不可吧,那些没完成的孩子又有压力。怎么办?那就做了就交,没做完的迟点交,实在完成不了的就算了吧。一个假期作业,让老师无所适从,也让家长不知如何是好,更让孩子们不知道是该做还是不做。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布置呢?
今天,看到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个视频,说的是杭州的一所学校推出假期作业“清零”的做法,校长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开开心心回到学校,大家都为这个学校的做法点赞,我也觉得这样的做法非常值得推广,开学了,孩子们最重要的就是开开心心地回到校园,重新开启新学期的学习,实在不必为假期作业影响了孩子们上学的心情。
但是我以为,更好的做法应该是不布置假期作业,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没有必要布置什么假期作业。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观点,说的是老师和孩子们之所以要放寒暑假,是因为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主要是以知识学习为主,放寒暑假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走进社会,走向自然,去开阔眼界,去体验实践,去运动交友,去服务社会,去锻炼胆识,去感悟亲情,去发现创新……总之,寒暑假就应该成为学校学习的有益补充,成为知识学习的延伸拓展。这个观点,我深以为然。既然这样,假期就应该由孩子们自己来设计,自己来规划,自己来安排,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父母和老师可以提出建议,给予引导,提供帮助,但是假期的自主权应该交还给孩子们。只有这样,寒暑假的意义才能充分体现,孩子们经历一个假期,才能有自主、自发、自由、全方位的成长。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布置那些让他们不喜欢、不愿意去完成的作业呢?假期不应该是校园学习的延续,而应该是校园学习的有益补充。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流行一首歌,歌里有几句这样的歌词:“一张一驰是文武之道,莫把自己总是弄得那样紧张,只要心情快活精力充沛,学到知识就会永记不忘。”这几句歌词唱出了多少孩子们的心声,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其实,对于每一个人的大脑来说,最恰当的休息方式就是做一做不同的事情。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上了一天班,回到家里,往沙发上一躺,以为这样就是休息,谁知道一站起来还是感觉到累,但是如果去跑跑步,打打球,反而感觉轻松了,因为变换了能量输出的方式,转移了注意力,对于工作了一天的大脑来说,就是最好的休息。对于孩子而言,寒暑假就是为他们换一种学习方式,转移一个能量场,既让大脑与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又增长见识,增长才干。这才是假期的意义,如果假期还要做那么多的作业,无疑是继续上学的能量场,无法让大脑得到真正的休息。从这个角度来说,寒暑假也是可以不布置那些书面的作业的。
另外,假期作业布置了以后,往往完成得好的都是一些认真的、优秀的孩子,而那些不能完成的、拖拖拉拉的都是平时作业不那么用功的、贪玩的孩子,当我们提出“柔性对待假期作业”的时候,放任的是贪玩的、懒惰的孩子,打击的是认真的、主动的孩子,这样的作业意义何在呢?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一个假期那么多的作业,一个班级那么多的孩子,开学以后马上又要投入到新的教学中,势必不能认真地批阅孩子们的假期作业,当假期作业只是上交、没有批阅、没有反馈的时候,这样的作业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我以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与其开学的时候因为担惊受怕而提出“柔性对待作业”的方案,倒不如不布置作业,让孩子们痛痛快快地玩耍,开开心心地去体验生活,欢欢乐乐地去交朋友。谁又能说,这样没有作业的假期是没有质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