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疲劳并不是来自身体,而是来自大脑里无意识的杂念。睡觉虽然可以缓解身体的疲劳,却无法缓解精神的疲劳。要想真正有效的休息,就要掌控自己的意识,带着正念去生活。摆脱精神的疲惫,重整内心的秩序。
一直以来,我们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总以为,休息就是让身体休息。却不承想对于“大脑疲劳”来说,睡觉并不是最有效的休息方式。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一套叫DMN的“默认网络系统”。而当我们无所事事时,大脑就会启动“默认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大脑消耗的能量要比平时高55%。回想一下,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下班回家,马上瘫在沙发上追剧、玩手机。却一边玩一边内耗,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人也更累了;假期宅在家里,本想好好休息一下,却总想着没做完的工作。结果什么也没做,还觉得身心俱疲……这就是精神疲劳造成的。我们以为自己在休息,大脑却一刻也没闲着,不断产生着种种杂念。
这种隐性的“大脑徘徊”,才是导致我们疲惫的真正原因。
积极心理学之父的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曾把休闲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式休闲,是指做那些不需要思考的事情,比如刷手机、看电视、玩游戏……一种是主动式休闲,是指做那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比如阅读、运动、冥想……他发现,采用被动式休闲的人,更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感。因为大脑一旦放空就会启动DMN模式。让我们不断反刍,回忆过去、担忧未来。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耗能量,让我们疲惫不堪。
情绪本身并不会造成困扰,抗拒情绪才是内耗的关键。只有让情绪流动起来,接纳它、看见它,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