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阅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小学数学》——68-69、115-122
(为了完成新网师新课标新实践课程的第2次作业,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仔细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2022版课标”),对2011版课标进行了修订。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基本原则,“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依据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为目标,提出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统称“三会”)。为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课程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下面就谈一谈我对新课标课程内容调整的认识、实践与思考。
一、新旧课标课程内容的变化
2022版新课标与2011版课标在课程内容上有多处变化。“追寻数学本质”公众号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逐一进行了对比与阐述,分析得很详细(内容对比截图附在文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小学数学》(以下简称“课例解读”)没有从四个学习领域及其主题内容出发解读,而是从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具体表现的视角谈内容的主要变化,编者说这是为了突出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书中主要用九个问题对核心素养下的内容变化进行阐述:
如何教学“加法模型”,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
如何教学“字母表示”等内容,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和代数思维?
如何帮助学生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
如何帮助学生体会数的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如何整体把握“三角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
如何发挥“尺规作图”的教育价值,发展学生的几何和推理意识?
如何帮助学生感悟数学度量方法,发展学生的量感?
如何整体把握“统计”内容,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
如何强化实施跨学科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用旧教材落实新课标的尝试
今年数学人教版教材用的是新版书籍,但仔细阅读、对比,更新的主要是插图。教材里面的内容,除了个别地方有简单的修改,少许题目出现的顺序做了调整,几乎没有本质变化。
也就是说,事实上我们用的仍是旧版教材。那么用旧版教材如何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呢?
纵观两处名师和专家的对比解读,详细阐述,我觉得在课程内容这一块变化最大的是常见的数量关系,增加了“总量=分量+分量”的加法模型。下面就以这块内容为例,谈谈我用旧版教材落实新课标的一点尝试。
关于“总量=分量+分量”的加法模型这一块内容,“课例解读”一书中,编者给出了这样的教学建议:
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建立模型和应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模型的价值,发展模型意识。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并感受模型的普适性,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大量的问题都与数学有关,有意识的用数学的概念和方法给予解释,即要突出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问题。
书中还呈现了课例“总量与分量”的教学设计:
首先,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分类;接着,聚焦其中用加法解决的一类问题开展研究,经历数量关系的抽象过程,并形成模型;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加法模型去解释用减法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模型的概括性;最后,让学生关联生活,寻找生活中的例子,感受模型的普适性。
根据新课标的内容及核心素养要求,模仿课例解读的教学设计,我在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中尝试着引导学生建构“总量=分量+分量”的数量关系,来落实学生模型意识的培养。
首先出示书中的主题图,创设一个参观植物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
其次,引导学生观察分类的情况,聚焦“加法问题”,明确“整体”和“部分”。并让学生通过图画、文字或语言分小组讨论,在这几个问题中把谁看成整体?把谁看成部分?整体部分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主要是寻找这一类问题的共同之处。概括出关系式:“总量=分量+分量”。加深学生对这一个加法模型的认识。
再次,通过解决书中课后的问题,引导学生把这个数量关系用到其它的加法情境中。通过一些题型的训练与讨论,进一步启发学生聚焦加法模型的本质:虽然情境不同,但通过画图可以看出他们都是把两个量合并起来,所以都能用这个数量关系来解决。
最后,通过解决前面提出的另一类减法问题,并与加法模型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实现从“总量=分量+分量”到“分量=总量-分量”的拓展,感悟模型的普适性。
课后我还布置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创编类似问题的选做作业。深化学生对模型的理解,让学生再次体会加法模型的普适性。
三、不断学习,不断尝试
用心阅读,仔细辨析,了解新旧课标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教学中有效落实,在遇到问题时做出调整。
对一线教师来说,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让我们知道要往哪边去。课堂中的实践则更为重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大胆尝试,再结合理论知识,对比名师、专家给我们的示范案例,进行对比反思,再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附:2011版和2022版课标课程内容对比变化情况截图:
一、数与代数
二、空间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