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托任务群,撬动习作杠杆
1. 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群设置
例如:《国宝大熊猫》。该文章意在训练学生收集、整理、运用素材介绍事务的能力。
2. 基于读写一体化的任务群设置
以三年级作文《这儿真美》为例子,明确单元文章“围绕一个中心”是主要写作方法,设置以下任务:
研学任务一:链接生活
研学任务二:寻求印证
研学任务三:迁移方法
研学任务三:练习写作
以五下第二单元《写读后感》,结合单元要素“阅读古典名著”、快乐读书吧等开展活动。
课前:激发阅读期待
课中:设置读写任务(制作人物卡片>创编故事>写读后感)
课后:开展交流分享
二、巧设情境,激发写作热情
真实情境:基于生活的真实,基于虚拟的真实
新课标提到:“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地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1. 立足教材,创设文本代入情境
2. 链接生活,创设生活体验情境
①《我的心儿怦怦跳》,教师讲解自己上公开课时的经过和感受,直观画出心电图。
②五年级《鸟的天堂》里“点面结合”的写法。校园电台报道“周二中午下大雨”的新闻事件。
3. 融通学科,创设综合实践情境
六年级《学习倡议书》与科学《环境与我们》,道法《循环经济》:写《垃圾分类倡议书》,号召大家进行垃圾分类。
三、基于大单元,搭建习作阶梯
创设情境,整体导学
聚焦表达,探索规律
梳理方法,初试身手
学习例文,助力表达
形成习作,交流展示
① 初试身手与精读课文相链接
②习作例文与习作指导相结合
《小木船》+《我家的杏熟了》:明确写事情时要抓住重点内容
四、读写结合,提升创作思维
叶圣陶:“写作基于阅读,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的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1. 指导学生阅读例文,习得表达技能
2. 指导运用
1. 目标分解,优化组合
2. 深入研读,学法迁移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会影响读写迁移效果。
3. 注重训练,培养思维
小学低年级思维特点:具体形象性创造型想象:童话体作文
小学中年级思维特点:观察能力发展:“素描”式观察作文
小学高年级思维特点:抽象思维发展: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兴趣是习作的动力,思维是习作的关键,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表达是习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