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自动思维的背后是什么呢?
它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进而决定我们的行为。情绪和行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情绪是什么?情绪就是我们给自己的内心感受、身体反应起的一些名字。高兴、生气、害羞,这些都是情绪,这些情绪和行为的背后是我们的思维方式。
自动思维源自我们认知的歪曲。
而认知歪曲跟我们从小到大的经历是有关系的,包括我们说过的原生家庭、从小受到的教育、学校里老师对你的塑造等。
总结一下,一共有11种典型的认知歪曲。
第一个,以偏概全;
我们看到一个侧面,就想得出全部的结论。
第二个,极端思维;
发生了一件坏事,我们就会想“万一以后都这样怎么办”“如果一辈子这样怎么办”,这就是极端思维。
第三个,过度泛化;
这跟以偏概全和极端思维有点像,就是把一个偶然的现象变成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看到了一些不佳的现象,就认为全社会都是这个样子。
第四个,预测未来;
我们太喜欢去揣测未来,但是实际上,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第五个,过分夸大和贬低。;
第六个,情感推理;
最典型的情感推理就是,你喜欢的人哪怕做了一件错事,你都觉得蛮可爱的;你不喜欢的人哪怕做对了,你都会挑出毛病来。
第七个,应该思维;
“你应该怎么怎么样”“我应该怎么怎么样”,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应该。
第八个,贴标签;
我们会给自己和他人身上贴标签,尤其是负面的标签,比如“他就是一个富二代”,或者“海归的学生都不好用”“哪个哪个地方的人都不好用”,这就是贴标签。
第九个,个人化的归因;
归因应该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但是我们简单地把它归因在某个人的身上。
第十个,灾难化;
第十一个,读心术。
读心术特别有意思,比如有一个人迎面走过来,那个人认识你,但是没有跟你打招呼,这下糟了,你会觉得那个人肯定对你不满意。这就是读心术。实际上,他有可能根本没看见你,或者他在想心事,他昨天晚上没睡好等等,但是我们会在内心中猜测他一定是因为对自己不满意。尤其很多朋友会发一个微信,对方长时间没回复,他就认为这个人不喜欢我,这都叫读心术。这是十一种非常常见的认知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