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夜话(2025.1.7)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要学会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和谐共处。共处的前提是什么?是需要清晰自己有什么,生成式人工智能没有什么,也就是要精准把握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
耶鲁大学人文学科教授亚历山大·吉尔·富恩斯特说:“我们发现,在包括英语、文学、艺术、音乐和文化在内的人文学科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帮助是学生原创性作品过程中绝佳的一步。我们正在了解生成式人工技能擅长什么,以及更重要的,它不擅长什么。它最不擅长的就是原创。”
周六在线学习郭华教授关于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报告,之后,联系具体工作,有感而发,要写一篇学习心得,并在心得里面谈一谈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想着需要主动拥抱生成式人工技能,将此任务的完成作为一次实践。于是,便给豆包语音提示,具体如下:
豆包,我今天上午在线学习了郭华教授的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报告,联系我们学校的工作,我形成了一些想法,想分为以下两点来在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当中有所提及。哪两点呢?一是关于质量和队伍,质量就是教学质量,队伍就是教师队伍。第二个是关于课堂和课题,是希望能够课题研究的成果里面对课堂建设的相关要求有所呈现,就是沟通课堂和课题,教研和科研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再给你补充一点素材,就是第一个质量与队伍。因为队伍是教育教学的最后一公里,然后各个学校里面都有基于各个学科的名师工作室,我们也期望名师工作室除了自己安排的活动有序完成以外,能够更多的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当中来,比如说校本研修作业的设计,比如说期末调研试题的编制。总而言之,质量与队伍,让队伍赋能质量的提升。课堂与课题,让课题研究与课堂建设、教学管理的相关要求进行一个整合的完成,用做减法的思维来完成做加法的工作。以上就是核心内容了,辛苦豆包!
我在文体当中,选择的是工作总结。稍后,豆包根据语音提示,生成总结如下:
《工作总结与计划》
一、工作总结
1. 在质量与队伍方面:
教学质量一直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的“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动各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名师工作室不仅有序完成自身安排的活动,还更多地参与到学校教学工作中,如校本研修作业设计和期末调研试题编制等,为提升教学质量贡献了力量。
2. 在课堂与课题方面:
努力沟通课堂和课题,整合课题研究成果与课堂建设、教学管理的相关要求。以做减法的思维做加法的工作,让课题研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建设,提升教学效果。
二、工作计划
1. 质量与队伍:
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进一步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工作室活动,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优化校本研修作业设计和期末调研试题编制工作,提高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2. 课堂与课题:
深入推进课题研究与课堂建设的融合,将课题研究成果切实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加强教学管理与课题研究的互动,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学管理的创新。
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分享课堂与课题整合的经验和成果。
说实话,读了以后,对上述内容,很不满意,还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且语言风格也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于是,再把文体转换成故事,请豆包帮忙,生成如下:
《教育之路的探索与成长》
在我们的学校里,有一场关于教育的精彩故事正在上演。
曾经,大家都在为如何提升教学质量而苦苦思索。后来,我们发现教师队伍就是打开这扇大门的关键钥匙,他们是教育教学的“最后一公里”。各个学科的名师工作室就像一个个闪耀的灯塔,照亮着前行的道路。
有一天,学校决定让名师工作室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活动,而是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当中。于是,名师们纷纷行动起来,投入到校本研修作业设计和期末调研试题编制中。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工匠,精心雕琢着每一个教学环节,为提升教学质量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而在课堂与课题的战场上,我们也在努力探索着新的路径。大家意识到,课题研究不能只是空中楼阁,而应该与课堂建设紧密结合,就像两个亲密的伙伴携手前行。我们要用做减法的思维去完成做加法的工作,让课题研究的成果为课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我们相信这个故事还会继续精彩下去。教师队伍会更加壮大和优秀,名师工作室会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课堂与课题的融合也会更加深入,为学生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在这条教育之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这一版,更接近我的意向,但是,又过于感性,理性不足,再次与豆包沟通,用论文的题材,生成如下: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质量与队伍、课堂与课题的整合》
摘要:本文以小学语文教育为背景,探讨了质量与队伍、课堂与课题之间的紧密关系。通过分析学校在这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如何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赋能教学质量提升,以及如何整合课题研究与课堂建设,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一、引言
在当今教育环境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将课题研究与课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本文将围绕质量与队伍、课堂与课题这两个核心要点,深入分析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
二、质量与队伍
(一)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队伍作为教育教学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二)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
学校各学科的名师工作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名师工作室不仅自身开展各类专业活动,还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如校本研修作业设计和期末调研试题编制等。通过这些活动,名师们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传授给其他教师,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学校可以采取多种策略。例如,加强教师培训,提供专业发展机会;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课堂与课题
(一)课题研究与课堂建设的整合
课题研究与课堂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将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为课堂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也可以成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二)以做减法的思维做加法的工作
在整合课题研究与课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做减法的思维做加法的工作。即通过精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课题研究和课堂创新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将课题研究的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教学管理与课题研究的互动
教学管理与课题研究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教学管理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平台和数据支持,而课题研究则可以为教学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创新思路。通过加强教学管理与课题研究的互动,能够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课题研究的实用化。
四、结论
综上所述,质量与队伍、课堂与课题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两个至关重要的核心要点。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可以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通过整合课题研究与课堂建设,加强教学管理与课题研究的互动,能够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应继续深入探索这两个核心要点的实践策略,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者进行对比,确实直观感受到不同文体行文的差异,同时也直观感受到为什么自己平时写论文有难度,很重要的一点,也在于话语体系不同,转换起来,比较别扭。在这一点上,生成式人工智能,更加灵活,更加高效。
都不满意,还是自己写,写成什么样子呢?一起来看:
周六上午,在线学习郭华教授围绕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报告,联系负责的学校教学工作,想到要“以减法思维与行动应对和破解加法的必然与要求”。结合2025年教学工作计划,又生成一些做法,主要如下:
《“跨”:从学科教学到教学管理》
周六上午,在线学习郭华教授围绕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报告,联系负责的学校教学工作,想到要“以减法思维与行动应对和破解加法的必然与要求”。结合2025年教学工作计划,又生成一些做法,主要如下:
[if !supportLists]一、[endif]质量与队伍
安全是学校的底线,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队伍,则是教育教学的最后一公里。
上述评价,已是共识。但在工作中,更多时候,都将其各归一处,同步推进。彼此之间割裂多于融合,并驾齐驱成为常态。
基于未来人才的特点,基于教育当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使命,新课标提出各个学科每个学期均要拿出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国家意志要求所有老师需树立本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与生活、与自然联系起来的意识,并付诸行动,积极探索。
当下,要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观念也伴随着对新课标或集中或分散的学习而渐渐被广大老师所接受。那么,以思想引领,教学管理是不是,当不当也可以从“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要求中有所启发和汲取呢?
比如,质量与队伍。队伍是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当学校已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师能精湛的教师队伍时,这样一支队伍是不是可以、应当反过来也赋能学校质量提升?
怎么参与?列举一二。
[if !supportLists]1. [endif]参与校本研修作业的设计与开发。
各年级、各学科校本研修作业的设计和开发,可以项目方式承包给各个学科的名师工作室。
以学校当下现状,已拥有语文、数学、科学区级工作室各一个,工作室成员覆盖集团各个校区。保质保量上述项目绰绰有余。
2.期中期末的竞赛、调研命题与审核。
每个学期,学期中途都会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基于学科的单项竞赛;学期结束又会以集团为单位,组织三到六年级的统一调研。这样的命题以及审核,也可交由名师工作室,借力名师工作室的智力与人员优势。
成立名师工作室的初衷,旨在以已经成长起来的名师带动更多老师成长,实现教师队伍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这也是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对于名师工作室的希冀。
那么,年轻老师如何成长呢?
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是非常重要、且行之有效的路径。让工作室的日常活动基于、依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展开,把学校的工作内嵌在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计划当中,以切切实实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作为锻炼和促进老师成长的抓手,把个人、团队的成长与学校发展紧紧相融。
二、课堂与课题
质量是生命线,课堂又是教学的主阵地。所以,立足课堂,打造好课堂,守住并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关乎学校办学的根本。
那么,如何建设好课堂呢?
[if !supportLists]1. [endif]抓住日常。
课堂教学有常规,课堂学习有方法。作为管理部门,必须反复细致解读,常态检查反馈,以保障师生都严格遵守。
2.聚焦项目。
抓日常,是基础。此外,还要把握方向。紧紧围绕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专项行动。比如,2023年成功申报南京市金陵好课堂首批实验学校,2024年被评为栖霞区“适性.赋能”好课堂行动优秀团体,多个学科被作为学科研究基地牵头学校或成员学校。这些都是聚焦项目,系统梳理和集中推进取得的成果。反过来,鼓舞着老师们的士气和积极性,推动着老师们的干劲和探究热情。
3.借力科研。
以上两点,在2024年,都已实现。那么,2025年,好课堂行动,还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何攀升?
由跨学科主题学习,由郭华教授报告,想到课堂与课题也可进一步加强合作,以实现双向奔赴。栖霞区提出教研、科研双研互动,让课题进课堂,夯实课题研究过程,具象课题研究成果,已让双研互动这一主张得到了丰富和立体。那么,接下来,在校本化区域“适性赋能 双研互动”研修主张的过程中,学校又可做些什么呢?
比如,让课堂进课题。多数课题研究的方法都离不开案例与行动,成果都离不开资源和课例,那么,围绕好课堂建设,需要提出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这与课题研究的内在需求正一脉相承。
所以,双研互动,一方面,科研借力教研的阵地与活动,以课堂丰盈课题研究;另一方面,教研也需借科研的显现与要素,用课题完善课堂建设。
为什么课题获准立项以后,还需组织校内论证?看开题报告,指出文本不足,提出完善是应有之义,另外,还有吗?
从跨学科主题学习想到,校内论证应还含有论证具体的课题研究与学校教育教学关系几何,论证课题研究在学校能否落地,价值多大,成果如何显现,可有整体引领与更大价值承载的诉求与期望吧?
因此,“跨学科”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于学科教学有指引,与教学管理呢?同样有意义。
于个人预设而言,仍然推崇个人的思考。
无意炫耀自己的写作,只是发现,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面前,我们大有可为,比如原创。
在人工智能时代,以及还有不知名的技术涌现的未来,人在以知识习得,技能掌握,思想方法形成以及活动经验积累等为载体,努力形成的素养,都不会过时,总是会用另一种方式来继续赋能我们,比如,赋能我们与人工智能合作,共同写就一篇结构更大、更好的文章。
所以,加缪说,把给未来做好的馈赠是把一切都献给当下。与其恐惧,与其担忧狼来啦,不如立足当下,踏实躬耕,以确定的努力拥抱不确定的未来。
---2025年1月7日,写于桂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