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论好学之道
2.3
(《杂著·颜子所好何学论》)或问:“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夫《诗》《书》六艺,三千子非不习而通也,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
伊川先生曰:“学以圣人之道也。”
“圣人可学而至欤?”
曰:“然。”
有弟子问,孔夫子门下弟子三千,他却只称赞颜回好学。想来《诗经》、《尚书》及六艺等学问,众弟子也不是不努力学习就能精通的,而被称赞的只有颜回,难道颜回另有所学,他学的是什么呢?
伊川先生说,颜子学的是圣人之道。
弟子门很好奇:“圣人是可以通过学习成就的吗?”
伊川先生说:“当然!”
这一点,孟子早有阐述,无非圣人乃生而知之,安而行之;其他人则学而知之,利而行之,或困而知之,勉而行之。
“学之道如何?”
曰:“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信。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动其中矣。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乐爱恶欲。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至于邪僻,梏其性而亡之。
弟子又问,那该如何学习,才能成为圣人呢?
伊川先生说:“天地造就万物,但只有人被赋予了最秀美的天地精华,人的本性真而静,人心未发之时,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信的美德。”
伊川先生这般说法,显然是继承了濂溪先生的观点,详见《道体篇》第一条。
伊川先生接着说,人的四肢百骸七窍形成以后,每每接触外物,就会引起内心的波动,内心一动,喜怒哀乐爱恶欲便产生了。感情如果过于炽烈又放任其发展,本性就被破坏了。所以,觉者约束情感使其合乎中道,不断矫正内心,存养本性;愚者则不知克制情感,纵情以至于邪僻,本性反而被禁锢而丧失。
七情,一般指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伊川先生的提法则有不同,为喜怒哀乐爱恶欲。其实喜即是爱,喜为肯定的情感,爱由肯定而施与人;怒和哀则属恶,憎恨,怒和哀为否定的情感,由厌恶而产生否定的情感;乐即欲,乐是行动的直接动力,是发散向外的,它从私意出发而产生欲望。
七情本身是没有善恶的,但如果过了,就是不善,伤害善的本性。《庄子·外物篇》:“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六凿即六情,为喜怒哀乐爱恶。
所谓正其心,是说使已发之情不偏离未发之性,此心为性与情之合体,即所谓心统性情,而存其心之心,实际上是指本心,即本性;善的本性是天然具备的,故说养其性。
当情感泛滥的时候,本性在显性层面就丧失了,无法展露出来,故说梏其性而亡之,并不是真正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