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是指学生初步建构了大概念后,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应用阶段更多的是“从抽象到具体”,这里应用元素的设计主要是指作业的设计。做也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种评价。作业属于学习性评价或学习时评价,在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的同时,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业的设计:
1 单元作业是一个连续体。单元作业并不是把单科作业放在一起就可以了,单元作业要根据素养目标进行整体设计。既有书面作业,也有实践作业,具有短周期作业,也有长周期作业,既有课内作业,也有课外作业。
大概念教学的单元作业与传统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要渗透真实性问题情境,并且反复出现最集中的体现在常州期的单元作业上,所谓常州期作业就是持续性的完成同一类或同一表现性任务。具体有两种:第一种是同一个表现性任务贯穿始终,最典型的就是项目化学习。第二种是同一种或同一类表现性任务反复出现,这些任务都围绕单元的大概念设计,蕴含着体现大概念的“关键挑战”,并且往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
2 单元作业要体现从易到难的梯度。大概念教学的单元作业,总体来说呈现迭代的逻辑,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来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大概念的理解,单元作业要体现一个梯度,这个梯度一般由以下因素调节?第一,不同难度的表现性任务。不同难度有两层内涵,一方面包括情境难度的递增,另一方面也包括任务难度的增加。第二,同一任务的不同难度。大概念教学中主要的任务类型从易到难可以由如下排序:逆向任务→补全任务→样例任务→改造任务→自由任务→常见任务。第三,不同的符放程度。复放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集体完成(有教师辅导)→小组完成(有教师辅导)→小组合作(无教师辅导)→独立完成(有教师辅导)→独立完成(无教师辅导)。
3 作业设计的弹性。大概念教学布置的作业,特别是表现性任务富有很大的弹性,能更好的适应各类学生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包含真实性情境的表现性任务本身就能提供很大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表现性任务也可以提供选项,适合不同的认知风格。
作业反馈的设计:第一步,定位问题。尽管传统教学也会定位问题,但大概念教学要求教师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定位问题。不是单就这个学生眼前的错误来思考问题出在哪儿,而是要想想学生是不是多次犯这些错误,是否只有这个学生犯这样的错误,这些错误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等,这些问题提示我们需要结合一个学生多次犯的错误以及不同同学生犯的不同错误来定位问题。第二步,反思原因,对问题和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是不是因不理解而造成的。第三步,撰写反馈。反馈分为正向反馈和负向反馈两种。无论是正向反馈还是负向反馈,前提是学生已经明晰了评价标准。正向反馈就是表扬肯定学生,并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路径。负面反馈则是告诉学生目前有的问题应提供相应的改进方向和路径。
不同于准备、建构和应用,反思这一元素更具渗透性,不仅发生在学习结束后这一具体环节,而且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反思对于大概念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环节,反思既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大概念,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原认知策略。从一定意义上看,大概念教学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元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