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的雨细密而温柔,夜里静悄悄的来,清晨路面润湿,清新的空气里有淡淡的花香——来自桂花迟暮的芬芳。
新的一天学习开始了。在学校罗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沉浸式的参观了校园。从杜鹃大道到初中部,体育馆,生活馆,校史馆,木工教室等,详尽的介绍让我们深入的认识了谢家湾学校的校园文化。从书本到现场,我再一次被震撼。教师价值趋同,教研的自主自觉,从孩子立场出发,尊重并发现每个孩子……这些观点深入人心。边走边看,边听讲解,从昨天的看热闹到今天的看门道,我离谢家湾又近了一步。如果说昨天说走马观花,那今天应该是带着“放大镜”,携着“显微镜”在聆听中,在观察中细嗅“梅花”香了。
严慈相济,管理无缝衔接。记忆犹新的是走进生物实验室,罗校说:在我们这里,有两个底线不能触碰,凡是不以学生立场为主,凡是损害教师利益的,一律零容忍。她举了两个事例告诉我们,一个新招的生物老师因为没有带领学生在实验室上课而被严肃处理待岗一年,转岗学习考核后才重回教室。一位分管职评干部因为文件疏忽而导致学校申报职评实验校错过时间而在全校几百人大会上深刻检讨的事例告诉我们,希娅书记充分为孩子们着想,为教师发展着想。奔着这两条原则,什么样的教育做不好呢?她提到两个词:菩萨心肠,雷霆手段。我觉得形容希娅书记的爱生原则和雷厉风行真的很贴切。管理要严,但关爱要暖。在非正式学习空间,老师们的红梅书吧,教学研究室,那些贴心的茶点,星巴克咖啡,都给老师们最好的呵护,让教师于无声处触摸到学校的爱与温暖。既送你成长也护你幸福。
开放与自主,成就自信阳光谢小人。小梅花课程能走出去,谢家湾的教育改革实验能获得全国第一个教育界的质量奖,来自于师生长期的坚持,来自于希娅书记严慈相济的管理模式。干部们完成工作要多方论证,一个班级要在六年里跑遍全校每个楼栋楼层,力求让孩子们看过校园的每一处,为的是让他们开阔眼界,每个班都能遇见新的发现,如国际化交流,与北上广的老师交流等。这里的教室也与众不同,三扇优雅通透的落地窗嵌在教室外,我们无需再恐怖那双教室后门盯着的“眼睛”,开放式的课堂本就的透明的,师生从不怕被看见被盯着,因为本身就做的敞亮光明。我们一路观看,老师们正常上课,孩子们根据班级上课时间不同或上课或下课,但都是轻声细语,偌大的校园没有嘈杂,大家被这种安静的氛围吸引,不觉也压低了声音,放轻了脚步。教学楼上的小鸟图案是孩子们的手稿,原校区的楼道瓷砖是孩子们亲自烧制的,四千多师生,每一个师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笑脸墙,在这里,每个生命得以被看见,被尊重,被认可。她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与自信的谈吐,是因为学校给足了师生们“傲娇”的底气。
学习无处不在,研究随时发生。在本就面积不阔绰的情况下,学校还是充分利用每一处空间,初中部打掉一间教室让孩子们无障碍课后沟通,老师们课间随时研讨,小学部的楼宇间,走廊旁,随处摆放桌椅,茶吧,休息区,这样的无门无锁的“非正式学习空间”让孩子们多了交流的机会,多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师生可以在这个自主阅读,查阅资料,聊天休息或上网学习,学校将所能利用的每一处都精心摆布设计,这些空间里绿植养眼,书吧在旁,还有学生作品展示,实现学习无处不在,却又能自主支配时间。所有的设置都在“优雅”中体现“高大上”,我想这里的师生幸福指数应是很高的。我在书中看到一句话“让每个谢小师生拥有骨子里的高贵”。这高贵从何而来,来自师生优雅不凡的谈吐,来自他们自信阳光的笑脸,来自他们身为名校师生的底气和精神长相。我始终相信,校园文化它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校园环境更能体现师生品味与文化认同。更可贵的是在希娅书记的带领下,谢小教师形成了一种无需监督时时发生的因需要而进行的教研氛围。我们在参观过程中可以看到,在红梅书吧,在非正式学习空间,在教学研究室,老师们三四一组讨论教学。我问罗校长老师们都是在规定时间内研讨吗?她说老师们随时可以进行研究,凡是给学生的每一道题必须经过老师的手……这说明什么,课前准备要充分,更离不开精心设计。在五十分钟的长课和三十分钟的短课不同的课型里,老师们授课的方式也不同。她们的教研时间高于上课时间的5倍。很羡慕这样充分充足充实的教研,给老师充分的时间保证,哪怕是过去喝喝咖啡,也算是一种短暂的心灵小憩。这里的老师都很年轻,但一个个都很谦虚。她们像孩子一样,嘴角挂满笑意。没有听到多么激昂的讲课声,更多的是师生平等和谐对话的课堂。
辛辣式点评,彰显真教学。难得希娅书记四节课都在场,这样的点评成了老师们的期待。不是夸优点,而是直指错误,毫不留情。无论上课的老师们还是主持的来自各地的书记校长们,希娅书记的一番点评都会让他们在“面红耳赤”中成长收获。台上的主持人低头看稿,希娅书记纠正她,只有抬起目光与观众交流,大家才能记住你说的内容。短暂的试验让那位河南的学校校长又多了几分见识。下午场的一个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希娅书记问他对课堂的看法,那个副院长说不是这方面的专业,只讲优点没说缺点,希娅书记一针见血——你作为研究院院长,承担着指导老师的责任,你这样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千人多的会场,没有丝毫顾忌,就这样直指问题中心,那个主持人瞬间尴尬不已。对于老师课堂来讲,她也深刻的找到问题并给出建议。同时给我们在场的校园长们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不熟悉某一学科而在老师面前说不懂不评,至少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这堂课,以学生的立场去谈这节课的成功与否。上课以学生的感受为主,不是展示表演给听课老师们的。课堂是踏踏实实的课堂,绝不可以随便浪费学生宝贵的每一分钟……铿锵有力的声音,句句在理,处处为孩子们着想……我想,正是有这样关注课堂,关心孩子课堂体验的书记,才持续推动了谢家湾学校十几年来不变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发生与发展。我坐在离她很近的地方,细细的观察她的一言一行,她于繁杂中认真聆听每节课,时不时做笔记,又在电脑上拍照做PPT,你看,她本身就在充分利用听课的每一分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办法。一个集团总校长工作再忙,也不会放过课堂。既要高瞻远瞩规划设计全局,又要深入一线走进课堂扑在教研上。这让我还是想到了昨天那句话:希娅书记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
一天的学习,从观摩到课例研讨,再到专家讲座及嘉宾点评,尽管每场都会超时,但大家依然听的津津有味,在这里我们也被熏陶的更加专注,更加有深度的反观自己的教学与教育观。
专家讲座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场题为《拥抱错误,让错误成为学习机会》的报告。苏薇女士的一席讲座让在座的老师耳目一新。允许学生犯错,允许错误发生,允许课堂试错,这些新的观点一再提醒我们反观自己的课堂,反观我们的日常教学。我们总是在寻找正确答案的过程中一再否定学生,殊不知这样的否定本身就是对学生身心的摧残。想起学者冯卫东老师在《课堂教学的18条建议》中一条:给学生试错的机会。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给学生多少试错的机会?我们会允许他们一直犯错吗?
山城时而雾蒙蒙,但谢小总会“亮晶晶”。师生身着白色运动校服,当我们停留在好奇这样不耐脏的问题上,谢小师生给出了答案:多雨雾的天气里,白色校服好像一朵朵飘起来的白云,看着心情真好……多美的想象,多纯的童真,尊重孩子们的意愿,照顾师生的情绪,情绪生活课VS心理健康课,梅花研究室VS教导处,朵朵工作站VS德育处……这些名称的变化,带给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呢?我想,凡是能从学生角度去全盘考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那就没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细嗅“梅花”香,始觉此中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