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人生的课堂
一一《集体研究“思维与情感的统一”问题》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提到:“当每个教师日益深入研究教育过程的细节和奥秘,分析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时候,集体里便燃烧起活跃的思想来,集体便为生活提出来的问题寻找答案,教育思想便是集体的创造活动赖以飞翔的翅膀。”苏霍姆林斯基从研究自己的教学工作、自己的课和本班学生的回答入手,逐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并逐渐把这一思想深入到学校全体教师的头脑,他们一致认为:在大自然环境中上课就是到生动思想的源头去旅游,应当在大自然中教孩子们进行逻辑思维。
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的郑英老师在《教育,向美而生》一书中记述,从2016年清明开始,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的早点六点左右,她都会走进附近的田地观察、拍摄, 以这样一块土地为固定的“支点”,用相机定格大自然的季节轮换和岁月更迭,并在当天“重播”给学生看,并附以自己的所思和所感,在丰富学生的同时也丰盈了自己。郑老师带着一种庄重的仪式感,沿着节气的脉络,以一位忠实的大地观察者和记录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追寻二十四节气的美与妙。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是的,一切美的光都来自心灵的源泉。 教师拥有一颗善感的灵心,可以潜意识的影响到我们的教育,当我们把看到的、听到的,自觉地与教育联系起来的时候,就是自觉地活在了教育之中。
黑龙江省五常的齐崇老师在她的公众号上曾发表文章记述:多年来,她以多种方式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生活实践活动。春节时与学生一起义卖春联、早点,所挣的钱全都捐给社会福利机构,学生不但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还懂得了关爱弱势群体;假期带领学生踏上旅行之路,寻访美景、观看名人旧居,并以此指导学生写作,学生从中收获了快乐,开阔了眼界,获得了成长。
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大多数老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引领学生走进自然、参与社会活动的内容少之又少,而大多数家长要么看重成绩,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要么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动手干家务,真的是令人堪忧。
“大自然会指引我们从生命和彼此身上寻找一切存在着的美好和善良的东西。”(华兹华斯)因为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说,人也是一颗植物,需要像植物一样脚下生根,出头自由,以自然、朴素、谦卑的姿势,向着天空尽情成长。走进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或许才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一项作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