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感能解决什么问题呢?用作者的话讲,就是一种“漂泊感”。什么叫“漂泊感”?就是无所事事,觉得干什么都没劲,用我们普通人的话来讲就是空虚。
那么目标感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作者说:“‘人生目标’就是‘终极关切’。它是‘为什么’问题的最终答案:‘为什么你在做这件事情?’‘为什么它跟你有关?’‘为什么它很重要?’人生目标是短期目标和驱使大多数日常行为的动机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根源。”如果你希望自己活得有劲、有韧性、有活力,那就不能只满足于找到一个物质层面的目标。
作者给他所说的目标下了一个定义,他说:“目标,是指为了完成对自我有意义,同时对自我之外的世界也有意义的事情时,产生的稳定且可概括的意图。”这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对你有意义,第二个是对这个世界有意义。我们后面会解释为什么对这个世界有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你注意,往前游其实就是平衡。当你找到了一个可以不断向前努力的方向的时候,你的人生其实反而更容易平衡。我们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总觉得自己的平衡来自努力地踩水。你想要保持一切不变,希望生活一直停留于现在的情况,不要发生任何意外。这时候你会发现你很累,而且哪儿都去不了。所以,皮亚杰总结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平衡,就是动态地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
方向和意义比任何特定行为指标都重要。
中国古代人讲“不诚无物”,一个人做事,如果不诚、不敬,那么什么都做不好。做这个杯子,要诚;泡这一杯茶,要诚;讲这本书,要诚。你做任何一件事都是重要的。
大家千万不要觉得这样生活很累,觉得这是道德的大棒打过来,让我做什么事都认真,太累了。如果你做什么事都是诚敬的,比如陪孩子玩的时候是全心全意陪着他的,陪老人说话的时候是全心全意陪着他的,做一餐饭的时候是全心全意做这餐饭的,你会生活得更轻松,而不是更累。“诚”代表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重要的。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在于深而非广,爸妈对孩子的影响在5年之内可能都看不出来,过了20年反而看出来了。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层的、持续性的、终身的。
那么具体到行为层面,我们该怎么做呢?第一步叫作“认真倾听,寻找火花”
不要做过多的评判,也不要做过多的规定和引导,更不要说“你别管那些,去学习”。
第二步很重要,叫作“利用生活,展开对话”。
第三步,叫“开放的心态”。
接下来这一步,叫作“分享自己的意义”。
下一步,是“传授生活中的实践智慧”。
接下来一步,叫作“介绍孩子认识生活中的导师”。
还有一步,叫作“鼓励创业精神”。
接下来,叫作“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下一步,是“从责任中获得力量”。
最后,我们用作者的话来做结尾,他说:“最终,所有的年轻人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没有人可以在此替代他们。但我们极有可能做的,是让他们做出能给他们的一生带来幸福感的好选择。我们能够带给他们点燃他们想象力的可能,鼓励他们通往最高理想的引导,帮助他们实现远大志向的支持,以及创造激发他们而非让他们意志消沉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关怀下,没有年轻人不会感到振奋,通往目标之路是为每个人敞开的,通过帮助所有的年轻人找到目标,我们整个社会也将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