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372
卷八·卫气第五十二
2/3
原文:
岐伯曰:博哉圣帝之论!臣请尽意悉言之。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标在背腧与舌下两脉也。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腧也。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頏颡也。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腧与舌本也。
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也。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钳上也。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腧也。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下三寸也。
凡候此者,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故石(“石”通“实”——译者注)者绝而止之,虚者引而起之。
原文译文对照:
~~~~~~~~~~
岐伯曰:博哉圣帝之论!臣请尽意悉言之。
岐伯答道:圣帝您所提到的内容,何其博大精深!请允许我详尽、全面地讲论。十二经脉之与外界环境相通的本部,俱在四肢末节;其直接透露内脏信息的标部,俱在躯干部。
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
足太阳膀胱经的本部,在足跟以上五寸处(自外踝下的地平面起算),即本经的附阳穴处;其标部在本经之左右两经之命门穴。睛明穴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位于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
足少阳胆经的本部,在足第4趾之外踝侧端头的足窍阴穴;其标部在左右两耳的窗笼部之前方,即听宫穴;听宫穴是手、足少阳和手太阳三经之交会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位于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标在背腧与舌下两脉也。
足少阴肾经的本部,在内踝下上二寸处,即内踝之下一寸的照海穴、以及再由此向上三寸的复溜穴和交信穴,此三穴皆为肾经之本部;其标部在背部的肾俞穴及舌下两支静脉上的廉泉穴,即金津穴和玉液穴,为经外奇穴,别名廉泉;位于舌下两支静脉的各自中点上,左为金津穴,右为玉液穴,计2穴。
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腧也。
足厥阴肝经的本部,在本经行间穴向上五寸处的中封穴处;其标部在背部的肝俞穴。
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頏颡也。
足阳明胃经的本部,在足二趾外踝侧端上、本经的厉兑穴处;其标部在本经之人迎穴、以及挟于頏颡(自喉咽至鼻咽之间的咽腔)的面颊部。
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腧与舌本也。
足太阴脾经的本部,在中封穴前方向上四寸的三阴交穴处;其标部之背部的脾俞穴及结喉上方之舌根处、归属于任脉的廉泉穴。
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
手太阳小肠经的本部,在手腕外侧尺骨茎突之后的养老穴;其标部在睛明穴上方一寸处。
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也。
手少阳三焦经的本部,在手无名指外侧(近小指侧)端头往上二寸的液门穴;其标部在自耳后上角的角孙穴下到外眼角上方丝竹空穴的区域。丝竹空穴在眉尾结束点的凹陷处。
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钳上也。
手阳明大肠经的本部,自肘骨之中的曲池穴处、上至臂臑穴处;其标部在额头正中部下方的鼻旁——其支脉从锁骨上窝走上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牙床,回挟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叉,上挟鼻孔两旁,路线造型就像一把向上开口的钳子。
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
手太阴肺经的本部,在寸口中的太渊穴处;其标部在腋内动脉上——腋下三寸的天府穴处。
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腧也。
手少阴心经的本部,在掌后锐骨之端的神门穴处;其标部在背部的心俞穴。
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下三寸也。
手厥阴心包经的本部,在掌后去腕二寸两筋之间的内关穴;其标部在腋下三寸的天池穴处。
凡候此者,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
凡是候察十二经脉上下标部与本部的病变,一般在下的为本,下虚则元阳衰于下而为厥逆中的寒厥;下盛则阳气盛于夏而为厥逆中的热厥。在上的为标,上虚则清阳不升而为眩晕,上盛则阳盛于上而为热痛。
故石(“石”通“实”——译者注)者绝而止之,虚者引而起之。
因此,实证当泻,以绝其邪气病根而使疾病停止发作;虚证当补,当导引正气而使虚陷的经脉充实挺起。
~~~~~~~~~~
老黄历择吉,2024.12.30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71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