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的小城,在明清时期,曾是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埠头,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给这个小城带了全国各地不同菜系,使这里的饮食因运河而融合各地风味,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经过运河300年的锤炼,重重地烙上了历史的印痕。
不知在这方水土生养的人,是不是都象我一样嘴巴被养刁。老妈手巧,做饭也很是不拘一格,夏日里把青椒茄子土豆西红柿统统丢到锅里清炒一番,盛盘后只见青椒翠绿土豆淡黄,紫茄红柿,看起来色泽鲜明,品起来蔬香满腮,怎能不胃口大开。
家里即使只有俩人,饭也要认真对待的,两根黄瓜,三两个鸡蛋,一把虾皮,和上面,用不了多久清鲜爽口的黄瓜水饺就上桌啦。冬日天寒,在电热锅里放一把虾干,添上水,白菜叶蘑菇随手撕开加进去,再来几块豆腐,就是热腾腾的素火锅,一家人围着餐桌吃的暖心暖胃。
即便是早餐,也是不能怠慢的。小城人的早餐,大都是在路边早餐摊解决。朝阳之下,每每看见路边袅绕的蒸气,我心里总有无由的感动,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蓬勃。包子稀饭,油条豆浆,馒头豆腐脑,丸子馄饨阳春面,众人根据喜好各取所需。年轻人大多神色匆匆,解决了早餐还有工作要忙;老年人则不紧不慢,或刚刚早练归来,或逛完早市提着满篮新鲜蔬菜,牙口不好的人,慢悠悠的来碗豆腐脑,一天就从热乎乎的早餐开始了。
说来小城里生意最红火的大概就属饭店了。自己在外吃饭的机会不是很多,但周围的男性朋友们的足迹应该遍布城内城外大大小小的饭馆了。根据口味大多都有相熟的饭店,若有新开业的,也必呼朋唤友前去捧场一番。
我自己最爱去的是老街路边的一家。进门是小小的院落,两间南屋一间北屋就是整个餐馆,西屋是主人居室。院里两棵老槐树,树下有一石桌,想来是老板一家晚上乘凉之用。饭馆不大,老板和老板娘就是厨师和服务员。
在这里总是感觉到特别真实的生活味道。食客多是周围邻居,暂时放下沉重的生活压力,二三老友,一盘花生米,一瓶烧酒,也可逍遥自在。
有时来了,老板忙得没空招呼,问“有煮花生吗?”“没有”。“来盘黄瓜拌牛肉”,“有黄瓜没牛肉”。只得自己去不远的路口称了煮花生和半斤牛肉,回来把牛肉交给老板,不大会儿菜端了上来,却觉肉的份量不够。友人去洗手,回来悄悄告诉我,老板娘正吃烧饼夹肉呢,二人会心一笑,难得老板一片爱妻之情。
屋内喧嚣,我与友最爱坐于院内石桌旁,初夏时节院落里有槐花的淡淡香气,坐于树荫里,听蝉鸣声声,一盘花生一盘黄瓜一瓶啤酒,足以打发夏日漫长的午后。而偶有落英飘于桌上,盘内,发际或脚边,更增添了食趣。
食之趣,乐无穷。食物的味道,不仅在舌尖上,更在心上。人生的酸甜苦辣,就这样融入到食物中,个中乐趣,在味蕾里,也在我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