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参与县进修学校组织的RPT教师“悦读”团队和大家一起共读《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这本书。四年前这是我校“漫读轩”阅读的第一本教育书籍,更是我教育生涯中的第一本教育书籍。
那次阅读结束,我们进行了我校第二次读书沙龙活动分享。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怎样上好语文课进行了深思与分享。之后,结合整本书,大家又谈了自己的理解。年轻老师总是有自己独到的认知。在谈到作者杨林柯对陶渊明的认知时,有的老师批判说,陶渊明人生三起三落,如果真的像杨林柯老师说的那种境界怎么还会有三起三落呢?另一个老师对“批判”这个词也非常感兴趣,她对“批判”这个词进行了深度解读,并指出读书要选对自己有用的书,适合自己的书。而深耕教学一线主抓学校教学工作的教师对杨老师说他从来不参加赛课、观摩课,觉得那种研磨多次课并非真实的课,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自己的思想,难能可贵。杨老师在答《教师月刊》如果你认同教师需要有一些“必读书”,那么你会推荐哪些书?这个问题时,坦诚自己读书比较杂,但恰恰是教育类的书籍读的比较少,我一直在从教育之外读书和思考。关注这个世界,想搞清一些我所关注的问题。 再次回首四年前我们的分享,不难看出那些大学毕业的新老师,她们因为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她们看问题总是那么睿智,有自己的想法,她们的课堂也勇于创新。而丰厚的文化底蕴,正是我们这些中年教师所缺少的。当外部环境可能不利于个人的理想追求时,我们怎样才能融入其中成为一位有尊严的老师?
杨老师告诉我们多读书,多思考,把更多的注意力转为向内发展,成为有思想的老师,最大程度认识自己,救赎自己。
四年前,我拿起这本书,潜意识里总会读错书的名字,读成《推动教育,就是推动自己》,那时的自己缺乏主动学习意识,把教师的自我成长理解为上级培训,教师才能有机会进步。从没有想过,教育的发展是靠无数教师觉醒来推动的。经过四年的书香润泽,自己的阅读量增加了,除了参与学校共读的十多本共读书外,自己主动购买阅读的书也有二十几本。现在的我看见心怡的书,总是忍不住去购买,现在家里还有几本未拆封的书。
正因为阅读,我也开始思考。为什么杨老师能看到那么多教育真相感直言,却又活的那么舒展? 因为他知道一名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他有自己的生命理念。所以他的语文课才上的越来越有意思。他知道在爱学生前,自己要有清明的自我意识,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教育更是生命教育、理想教育。他有体谅他人之心和对世界的悲悯之情;他懂的怎么样在工作之余,阅读之外,愉悦自己。他说毕竟教育,不是生活的全部,个人生活可以多元一些。这样一位有自己思想能量的老师,知道自己要守住点什么,仰望点什么。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否也像杨老师那样认识了自己,有清明的自我意识?认识到“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