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中印象最深刻的金句是:
某种程度上,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多多少少被你对他的反应、你有多喜欢他、你如何关心及了解他所影响。
2、读完这部分内容,引发我以下思考:
1)管教孩子行为的三种方式:严格,宽松,合作。
2)当孩子发脾气时,我该怎么做?
3)给孩子设界限的准则。
3、根据以上思考,我要做出如下行动:(越具体越容易实现,越简单越容易开始)
1)管教孩子行为的三种方式:严格,宽松,合作。
*严格管教可能是最常见的管教方式,就是把成年人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
在跟火火的相处中,我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她,或者是替她做决定。比如,前天中午,她告诉我,她同学要约她出去逛街。我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地一句话就是:“天这么热,出去干嘛?不去!”
说完之后,看到火火脸上一闪而过的不悦,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又越界了!不要说人家已经是一个20多岁的大姑娘了,就算是还处于儿童期的小娃娃,妈妈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方法也是不合适的。
*宽松管教是指,你从来不跟孩子谈任何标准或期望。
这种不太管教孩子的家长,通常是因为他们对亲子教养感到焦虑又不敢冒险,或是因为他们以前就是在虎爸虎妈的严格管教下成长。不过,宽松的教养方式也不全是坏事,有时那可能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佳方案。
*合作型管教是指你和孩子一起思考怎么解决问题,你更像是辅导员,而不是独裁者。
合作型管教的运作步骤:
第一步:借由定义自己来定义问题。
第二步: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
第三步:确认那些感受。
第四步: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思考解决方案。
第五步:坚持下去,必要的时候重复这几个步骤。
2)孩子发脾气不是因为喜欢那样做,那不可能是他们预谋的策略,他们只是展现出真实感受,表达失落、愤怒与难过罢了。
发脾气是如此,你不喜欢的任何行为也是如此。你可以先想想,这种行为是在传达什么感受?这种行为的背后是什么感受?一旦你猜到或发现了,就去确认那个感受。
压制孩子往往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开明地对待他们,从他们的角度看他们的需求和欲望,才是最好的方法。当我们放弃坚持自己一定是对的、放弃争输赢时,就更容易看清自己扮演的角色,更能思考我们如何向孩子示范怎样合作。
3)给孩子设界限的准则。
*界定你自己,而不是界定孩子。
*不要假装你的决定是基于事实,但实际上却是基于你自己的感受与偏好。
*请记住你和孩子是站在同一边。
*与孩子合作,一起头脑风暴,而不是对他下命令。
*对孩子刻意隐瞒一些事会导致关系破裂,当你变得诚实时,就可以修复关系。
*切记,孩子受什么样的对待,他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待人。
生儿育女意味着,孩子还小时,你是家长;接着,你和孩子都是成年人;最后,你可能在成年子女的眼中变成小孩。如果我们可以灵活演绎这些角色,每个人都能过得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