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王金海老师关于二胎家庭的见解,其中“你越公平,孩子越计较”这一观点,像一道光,照亮了我一直以来在二胎养育上的困惑迷雾。
在没接触这个观点前,我一直秉持传统理念,觉得在二胎家庭里,公平是维持家庭和谐、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分东西时,力求数量、质量完全一致;陪伴时间,也精确到分毫不差。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孩子之间的争吵、计较并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
就拿上次分水果来说,我特意挑了两个大小、色泽几乎一样的苹果,想着这下俩孩子没理由闹矛盾了吧。可刚把苹果递到他们手上,老大就皱着眉说:“妈妈,弟弟的苹果看起来水分更足,我的这个好像有点干。” 老二也不甘示弱,立马接话:“才不是,哥哥的苹果明明更红,肯定更甜。”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分苹果场景,因为我对公平的执着,变成了一场 “苹果好坏” 的争论。
听了王金海老师的讲解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内心真正渴望的并非表面上的公平,而是那份独一无二的偏爱。他们需要在父母的行为、言语中,感受到自己是被特殊关注、特殊爱着的。
这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妈妈每次带我去外婆家,都会偷偷给我买一包我最爱吃的糖果,还叮嘱我别告诉弟弟。那时候,我心里满是被偏爱的喜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这种被偏爱的感觉,让我在和弟弟相处时,更愿意分享、更包容。哪怕偶尔弟弟抢了我的玩具,我也不会太计较,因为我知道,我在妈妈心里有着独特的位置。
反观现在二胎家庭里,当我们做父母的努力追求公平,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时,在孩子眼中,这反而意味着他们都不是被偏爱的那个。他们会在每一次分东西、每一次陪伴中,不断寻找自己是否被公平对待的证据,一旦发现有丝毫偏差,就会引发内心的不满和计较。
在明白了这一点后,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育儿方式。不再一味追求绝对公平,而是努力去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需求,给予他们专属的偏爱。比如,老大喜欢阅读,我就会专门抽出时间陪他去书店,一起挑选他喜欢的书籍,回家后还和他分享读书心得;老二热爱绘画,我会陪他一起画画,给他买各种高质量的绘画工具,并且把他的作品贴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让大家都能看到他的才华。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惊喜地发现,家里的氛围变得和谐温馨了许多。孩子之间的争吵越来越少,他们开始懂得互相分享、互相照顾。老大在学校得到了小奖品,会第一时间跑回家和弟弟炫耀,还会把奖品分一半给弟弟;老二画画的时候,也会主动叫上哥哥,让哥哥给他当模特,一起创作有趣的作品。
所以,在二胎家庭中,父母们真的不必再执着于表面的公平。与其费力端平那碗水,不如用心去爱每个孩子,让他们在被偏爱的氛围中,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因为只有被偏爱的孩子,才会拥有爱人的能力,兄弟姐妹之间才能建立起深厚、真挚的情谊,共同度过温暖美好的童年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