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起或询问一件事情时,最好的反应通常是不要针对事件本身,而是要针对事情暗示的联系。当孩子发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人经历的一部分时,他们会感到深深的安慰。传达这种安慰的最好办法就是理解他们。
大家读书的时候都捕捉到了这段话,这段话要表达的就是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不要只关注事情,要看到事情背后孩子的情绪和内心的需求。比如孩子总是缠着妈妈,絮絮叨叨的没完没了,我们有时会不耐烦,甚至呵斥孩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有烦恼或委屈不知道怎么表达,可能是想让妈妈专心的陪伴与妈妈建立链接。看见孩子的情绪,思考情绪背后的需要,给孩子需要的爱,孩子才能得到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