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路过省图,看到一棵开花的树,不知名,枝叶繁茂,含苞待放的白色花蕾挂满枝头,蔚为壮观。
百花公园也有,遗憾,没有树牌。
周末去的时候,人不是很多,但花开得很好。
虽有风,但很轻柔,太阳隐没在云层里,温度刚刚好。
美中不足,正是柳絮纷飞时,轻盈如雪。
不停地飘落在发上,身上,小小飞絮无处不在。
还好,不影响心情,忽想起宝钗的《临江仙·柳絮》,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植物无言,却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到时开花,到时散叶,追随季节。
温故而知新,温习经典。
《大道之行也》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意思是说: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
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夜不闭户,这就是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是为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孔子因为生活在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
其中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贤留给全人类的思想财富。